21 恐慌蔓延

    21 恐慌蔓延 (第1/3页)

    查理斯的投稿作品《卢恩顿报》于周五发行,而《斯特兰德报》则选择在周日出版,因此,广大读者在周五就能先一步欣赏到《卢恩顿报》的内容。

    艾伯特是一位文学教授,他的职业本身就昭示着他的背景非同一般。这种职业通常为贵族阶层保留,只对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开放,对于中下层阶级而言几乎是无法进入的殿堂,相关考试更是禁止他们参与。

    尽管艾伯特并非贵族身份,却和艾琳娜的父亲一样,身为贵族的次子,无法继承爵位和土地。然而,凭借着足够的智慧,他顺利进入大学攻读本科学位,接着又深造于研究领域,最终成为一位大学教授。得益于他的贵族父亲在社会上的一定地位,导师们并未对他过于苛刻。然而,他的同学却饱受着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异,简直如同奴隶般待遇。

    身为文学教授,艾伯特当然会经常关注新出的文学作品,杂志、报刊、小说、……哪怕是街头巷尾的一便士小说,他都能看得下去。

    因此,他看到查理斯的《隐形人》,对其创意表示赞赏。

    “很少有人这么构思,”艾伯特在书房里踱来踱去,“隐形人,确实是一个可以展开的点,社会中是否有类似于“看不见”的存在,是否我们在生活中存在类似于幽灵一样的存在?就像那些不被关注的人群,虽然他们拥有实体,但何尝不是另一种隐形人呢?”

    他转身写下标题《看得见的隐形人》,决定以此为突破点,着手撰写一篇关于社会议题的深度研究文章。

    确实,许多读者对《隐形人》的巧妙构思表示了赞赏,但很少人认为这十分可怕。甚至寄来的读者来信都集中在讨论“隐形的能力是否存在?如果被赏金猎人追捕应该注意什么?”等话题上。

    一些读者还提出了有趣的观点,认为幽灵和赏金猎人同样追捕主角。幽灵追求他的生命,而赏金猎人则渴望他的赏金,没有显示出幽灵的特殊之处。

    如果将幽灵替换成穷凶极恶的劫匪,或者是主角的仇人,情节似乎没有太大区别。那么,设计幽灵的意义在哪呢?

    这让查理斯颇感打击,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挖掘出隐形的独特性,只是将其当做一个时髦的设定而已。

    查理斯借酒——哦不对,“酒桶藏尸”故事的影响尚未消除,他还不太敢喝酒——借茶消愁的时候,《斯特兰德报》在周日刊发了。

    不同于《隐形人》,艾琳娜的小故事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看起来都是些奇怪的新闻,就像普通人生活中会遇到的离奇事件。

    至少艾伯特看到这些小片段的时候,丝毫没觉察到它们的用意是吓人。

    他看到“幽灵教导主任”时,只是笑笑,认为那些学生害怕老师,什么故事都编得出来。读到“被烤熟的婴儿”时,他心里一沉,因为他有个年纪小的孩子,但幸好家里的保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