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又“咻”地长出一个字条蘑菇

    3 又“咻”地长出一个字条蘑菇 (第2/3页)



    “就是这儿!”狄昭昭指着一处毫不起眼,看起来就像是污渍的小块痕迹。

    许多双眼睛,顺着小手指的位置,死死地盯着那一小块痕迹。

    “这么小点,怎么注意到的?”

    “看起来真像是新痕迹。”

    “这么小一块,怎么看出是小孩指印的?”

    从古至今,痕迹检验都是个略有门槛的技术活。

    除了拿两个差不多的指纹放在一起,可以判断出是同一个人,大多数普通人,看到指纹都跟看猪圈里的老母猪似的。

    ——好像都长得差不多。

    而在这个时代,要么有师徒传承;要么会读书认字、且家中有相关书籍、且钻研此道;要么脑子聪明、且勤奋、且善于观察总结、且愿意在指纹上花时间。

    总之条件不低。

    安录事也盯着小块痕迹皱眉,建议道:“要不请陶老来看看?”

    陶多算是三种中的后两种结合,他原是个读书人,但天赋有限,后来托了点关系进了衙门当个小吏。

    起初做文书工作,专门管户籍田地、人口买卖的登记。接触多了指印,机缘巧合中有了点小名气,就被“借”来了大理寺。

    这一“借”就是许多年。

    可怜天见,天天被案子追在屁股后头撵,被急于破案的差役追着要结论,日日看,月月瞧,又找来前人所撰书籍捧读,一句句对比大量指纹观察、学习研究。

    如今年过半百,也算是对指纹有了一番心得。

    牛武志立马点了个手下,“你去请陶老来,快点。”门口那差役飞跑着离开。

    他速度已经很快了。但狄昭昭一个小孩,哪里等得了?

    他不懂专业人做专业事,也不懂看指纹就能判断大致年龄范围是多大的能耐。

    他只知道自己刚刚已经找到差别,只当大伙都跟他刚刚没亲眼见到一样,心里有些打鼓。

    于是小手往前一伸,献宝般捧出自己手里的小破陶碗。

    他把小破碗捧高,自信满满道:“这几个小小的指印是我的,旁边大的是爹的,看起来是不是很不一样?”

    虽然大家看单个指纹,都跟看猪圈里的猪,好像一个样,但是如果真的把两头猪拍照,左右放好,来找不同,稍微细心点的人还是能看出一些不同的。

    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陶老从门外赶来,下了定论:“确实是幼童的指印。”说完,饶有兴致的看了一眼狄先裕和狄昭昭父子俩。

    他也是看了许多年指印,才有了一眼区分幼童、成人、老人指印的能力。

    差役们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得到了确切的准信,顿时精神一振,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狄寺丞也神色肃穆,点了几个好手的名字,包括去过现场的牛武志那一班人,共八人。

    那八人上前一步,拱手齐声:“属下在!”

    狄寺丞道:“你等随我同去九谷巷查探。”

    八人都毫不犹豫:“遵命!”

    狄寺丞确定了去现场的人马,又有条不紊地安排布置起来。

    首先是一拨去找院子的主人,他强调,若不是自行租赁,则连同牙行的牙人一起找来。

    其次又派两人,去官署调取这间院子近段时间所有备案在官府的租赁文书。

    ……

    在狄松实的一系列安排下,对人贩子步步紧逼地搜查和摸排继续缩紧,同时针对九谷巷这间可疑的院子,从各个方向撒下天罗地网。

    命令下达得很快,所有人动作都干脆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以雷霆之势,有条不紊的运转起来。

    除了……来送饭的父子俩。

    不管什么事,都要等案子破了,抓到人贩子之后再说。

    狄先裕其实松了口气,他倒是希望他爹把今天这茬忘了,他摸摸自己脑袋,还是有点闹不明白,怎么发现小孩指印的?

    莫名有一丝有种昔日听高数课的熟悉,课上例题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