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分田,制税

    第64章 分田,制税 (第2/3页)

次,每一次打仗,都要征调民夫无数,百姓根本过不得安生日子。

    事实上如今的光景,自耕农的日子就一年比一年难过,甚至还比不得庄民,最后难免也要卖田度日。

    但现在不同了,他们再也不是给家主干活儿了,而是给自己干活了。

    他们正是黄巾来到渔阳后,第一批分到田的农民。

    清丈土地是個细致活,而且还要统计各庄各乡的户口,这对普遍文盲的黄巾,实在是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这事儿愣是做了小十天,中间也经过了各种错误和混乱,才算是刚刚开始铺开了。

    第一批土地分配虽然慢,而且过程缓慢曲折,但真正落地的时候,依然让所有的百姓们安下心来。

    百姓不在乎慢点,也不在乎中间有多少错误,他们只要最终看到黄巾真的说到做到了,那就可以了。

    不知道多少人在分田大会上听到自家名字时候,忍不住痛哭流涕。

    在第一块田分下去的时候,整个渔阳百姓的心里,黄巾的威望瞬间就已经拉满了。

    至于什么大汉朝廷,他们表示以后别联系了,我怕黄巾误会。

    与分田同时宣告的,则是黄巾什二而税的暂行田税政策,这个税率实际上比东汉朝廷现行的税率还要高不少,但百姓听闻之后,却丝毫不觉得过分。

    如今的大汉,世家豪强的田税并不好征,他们有各种手段可以把田地财产转移到自家庄园之内,从而让官府难以监管,依附于他们生存的庄民,也就连带可以躲避徭役以及赋税。

    拥有最多田产的世家豪强收不上多少税,那就只能在羸弱的自耕农上下功夫了。

    所以大汉税率虽然可以三十税一十五税一,但其他的名目的税种却越来越多,自耕农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

    大汉的自耕农,除了要缴纳基础的田税,还有口赋算赋这种缴纳给皇帝的人头税,而这些还只是最基础的赋税,地方官府也会出于需要加征其他苛捐杂税,世道一乱那更是一个接着一个。

    百姓们怕的不是税高,若是一年收成能实实在在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