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子讲故事

    第三章 太子讲故事 (第2/3页)

腹胀通气不畅。”

    “观本草经之后,孤发现豆芽本身也是一种十分有食用价值的食材,能降低血糖,还有助于排空宿便,如常有腹胀食物消化不良的老病,也可以在用饭时食用豆芽来帮助消化,但脾胃虚寒者要少吃……”

    宁儿写完之后,看了一遍又道:“殿下,好生僻呀。”

    李承乾狐疑道:“生僻吗?”

    “嗯。”宁儿端坐在殿下面前,指着其中的字词道:“比如血糖,血糖是什么?”

    “哦……”

    李承乾忽然一笑,“就是血液中的糖分。”

    看她还是一脸的疑惑,李承乾又道:“你改成体内血气调和。”

    “那这个消化呢?”

    李承乾抚着额头道:“食物消解。”

    宁儿忽然一笑,又道:“看起来是很高深的学问。”

    “就这样交给弘文馆的人,叫人传阅下去,既然他们给了孤一个美名,孤就好事做到底。”

    “奴婢明白了。”

    闲来无事,李承乾除了看这里的书籍,也没别的事可做,可东宫的书绝大多数又是与治国治民有关。

    倒也不怕这种腐朽的皇权政治,会腐蚀自己的三观。

    至少经历过后世知识洗礼,以及经过精密又系统化的教育之后,自内向外有着严丝合缝的思想武装。

    李承乾看着眼前书籍中,记录着的关于古来有趣的奇闻异事,或者是帝王权术相关的故事。

    这些故事并不好看,其中有一部分从后世的书籍中有过更完整的解读。

    这也不是自大,而是后世的故事更加精妙绝伦。

    帝王权术吗?

    很厉害吗?

    做太子的终极目标是要做皇帝,那么抛却眼前阻碍的前提,需要考虑做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就比如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这就像是古往今来的皇帝,通常都喜欢将主观意识强加给客观事实。

    李承乾觉得,可以用自己充实的知识海洋,来重新规划怎么做一个皇帝,缓缓在眼前写下三个字:皇帝学。

    如果真将自己的现有认知与如今的现实状况结合,再做一个复杂的论述题,那么这个题就会成为唐人的先进思想皇帝学?

    随后,李承乾又将自己写下的三个字的纸撕了下来,再将其揉碎,丢入一旁的水盆中,让墨迹化水,直到看不清。

    而后眼前的宣纸便少了一角。

    谁也不知道,现在这位温和又善良的太子,在这副俊朗的皮囊下,藏着的是一个怪物,这头怪物的思想被武装到了牙齿。

    宁儿低声道:“殿下今天想看什么样的书。”

    李承乾道:“我喜欢看红楼,这个故事看了许多年。”

    “红楼?”宁儿看了看一旁的书架,皱眉道:“东宫没有这卷书。”

    红楼是后世的曹雪芹老师写的,当然没有了,心里这么暗暗想着,李承乾道:“我给你们说说红楼的故事吧。”

    言至此处,宁儿叫来了几个宫女,一起听殿下讲故事。

    从黛玉丧母再讲到薛宝钗进驻贾府,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听着让她们出神。

    这世上好似真有黛玉这个人,因这个故事太有意思了。

    李承乾才讲了两大章,一直以来缺乏故事的唐人哪里听过这种,心头甚是好奇。

    到了晌午,李承乾还要为东宫的生活起居想办法,至少让东宫的生活更好一些。

    殿下所讲的故事点到为止,当下她们只能期待殿下会在哪一天什么时候,再讲这个故事的后续。

    红楼讲述的是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

    它又是一面镜子,反映封建的四大家族互相联姻结盟。

    直面人心的黑暗,会让人如坠冰窖。

    故事是能影响人的,不论什么年龄段的人,读了它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大唐需要故事,一个时代总是需要这么几个深入人心的故事,才能令人警醒。

    人如果不看故事,那精神生活就只剩下了吃喝与飘赌了。

    培养人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李承乾觉得可以培养出三两个最忠实的拥戴者。

    姑娘们都走到殿外,她们要为太子接下来的作息忙碌。

    李承乾与宁儿聊着天,现在的殿下很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