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从不退让

    第一百三十七章 从不退让 (第3/3页)

   李世民拍了拍桌子道:“朕看你们是在给太子省麻烦。”

    “臣绝无此意。”

    “你……”李世民又剧烈咳嗽起来,像是早就褪去的风寒之症又回来了,重重咳了好一会儿。

    抚平了呼吸之后,问道:“那辅机怎么回事。”

    “是那县丞收到远亲书信,急着离开关中,说是亲眷得了重病。”

    李世民平复着呼吸,几次深呼吸,站起身双手背负,道:“朕看出来,都是巧合,这巧合真多。”

    房玄龄笑着道:“是陛下多虑了。”

    “你是太子的老师,你行事应该要有分寸,有些事就让要承乾自己去办,让他知道教训。”

    房玄龄双手递上奏章,道:“陛下,这是太子殿下所写的关中生产五年规划。”

    李世民板着脸接过奏章,又问道:“他写的?”

    “臣亲眼看着太子殿下所写。”

    打开奏章,入眼的正是这个儿子把楷书写出草书样子的字体,李世民皱眉先是看了看整篇文章的长度,洋洋洒洒有数百字。

    东宫太子善写文章,只不过文章用词有些生僻,不过看了之后,还是能够回味许久的。

    文章功底与见识与远见,都很不错。

    就是这个儿子的措辞近来也好了很多,这可以归功于承乾在中书省苦读的结果。

    房玄龄解释道:“如今泾阳已是关中的富县,太子殿下希望先用泾阳带动三两个县行动起来,再让富起来的几个县带动其他县,如此一个县带着三个县,要在三年内看到效果,五年内关中赋税增长三倍。”

    李世民仔细看着奏章,站着看有些不舒服,又坐下来,仔细斟酌一字一句。

    房玄龄接着道:“太子殿下所用的是产业互补的方式,泾阳缺什么,其他两县便给什么,按照制造方式,形成上下游。”

    李世民点着头试图理解这些话。

    房玄龄接着道:“而各县独立发展之余,可以相互合作,也可以相互竞争。”

    “朕的儿子野心倒是不小。”

    “臣与太子商议过具体的章程,只要来年能够让渭北与高陵种出葡萄,那么三年之内,关中的赋税再增加一倍不在话下。”

    “葡萄值钱,葡萄酿更值钱。”李世民颔首道:“对他来说不是难事。”

    “臣是太子的老师,会一直盯着各县的举动,中书省与御史台也会看管各县,如有差错也可以及时弥补。”

    李世民放下了这篇文章,又道:“说来说去,你与辅机还不是在帮着承乾。”

    “陛下就算是臣等不帮,让陛下出手就说明太子闯了大祸,也只有如此陛下才能对太子严加看管。”

    李世民笑道:“是朕当初小看了这个孩子,他长大了,朕管不住他了?”

    “太子严于律己,严于吏治,朝中皆称太子贤明,臣为陛下贺。”

    “他在文章说各县主簿不再是文书记录,而是一个县的工作引导,这是什么意思?”

    “回陛下,这是京兆府会带着各县的主簿学泾阳的治理经验,以及关中治理的新理念,改善关中风貌,其中就有洁净村县等各种要求,主簿学了之后,便将京兆府的理念与治理方式告知各县。”

    话语顿了顿,房玄龄接着道:“往后不再是各县有了难事才去找京兆府,而是往后各县与京兆府之间会走动频繁互相帮衬,用太子的话来说为官之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官之道是要不断学习,尤其是关中的官吏,更应该抓紧,不论朝中各部或是各县,为官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工作。”

    李世民道:“你觉得太子的方略如何?”

    房玄龄笑道:“很有意思,可以在短期内就看到成效,通篇下来无非是学与用。”

    李世民揉着眉间,放缓了语气,之前的怒气也烟消云散了,“说着简单,恰恰是最难的。”

    “陛下,太子殿下并没有因为三个县丞的辞官而退缩或退让,这是一件好事,反之则是令人担忧的。”

    “呵呵呵,他连朕都敢顶撞,何况几个县丞,太子要服众就要有拿得出手的功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