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令人费解的变化

    第二百二十五章 令人费解的变化 (第3/3页)

让人多想了,孤还是很信任你的。”

    许敬宗深吸一口气,躬身作揖行礼道:“臣定不辜负殿下信任。”

    “不用多礼,许多事孤也要向你请教,回去休息几天吧。”

    “臣告退。”

    许敬宗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了,李承乾这才翻看他的奏疏,有些事一定要三令五申,要一再强调准则。

    不管许敬宗有没有将事情准确地做到位,这些话都要时刻出现在他耳边。

    潼关建设五座大仓库,并且建设了一个集市。

    这个集市的规模很大,多数都是关中与潼关的乡民在做买卖。

    关中不能出现商贾的集中化,也不能将货物全部交给商贾,自关中开始减少商贾的议价权之后,许多商贾都想要将产业扩建到洛阳。

    这也是他们的动机之一。

    潼关是一座位于黄河边上的城池,也就是洛阳与长安之间的重要枢纽,自潼关建设以来,那里便是重兵把守之地。

    西域一战拿下高昌之后,河西走廊的市税开始增加了,将经济的重心与地理位置绑定,围绕地理位置与特产建设作坊,这是京兆府的策略之一。

    更改市税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如今大唐给边关设置了巨额的出入关税,这就导致了关中的货物出口到西域,货物的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这也让河西走廊的市税以一种翻天覆地的方式增长着。

    高昌拿下之后,没了高昌王父子的左右,关中货物可以更肆无忌惮地涨价,丝绸之路的话语权,唐人说了算的时代就要来了。

    丝绸与肥皂依旧占据大头,茶叶在贸易中的比重正在增加,谁能想到现在的突厥人也开始吃豆芽菜了?

    真是令人费解。

    李承乾每每看到这些奏疏,就有些头疼,突厥人应该向大唐的太子感恩戴德?

    看完各部官吏的奏疏,李承乾将其放入一旁的书架上,揣着手走到中书省门外的屋檐下。

    又见到了一个冒雨而来的身影,是一个年轻的官吏。

    他来到中书省门前行礼道:“臣郭正一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道:“你是定州人氏?”

    郭正一回道:“臣自小在定州鼓城长大。”

    “在弘文馆上官仪门下做事?”

    郭正一还保持着作揖的姿态,他清楚地知道上官仪就是太子门下的人,并且他将自己归入太子门下了。

    这是朝中众所周知的事,考取进士的那一天,他被安排到弘文馆,便知晓了站队这种事不能由自己决定。

    而是被动地成为太子一系,而现在太子殿下在朝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甚至距离当年陛下的尚书令遥令朝中百官的位置很近。

    李承乾望着外面的大雨,笑道:“怎么?你觉得孤很吓人,不敢回话了?”

    “臣在弘文馆任职学士,还以为太子知晓的。”

    “呵呵。”李承乾无奈一笑,道:“朝中诸多事孤并不是都清楚,有些事都是父皇与老师安排的,上一个进士是许圉师,他考取进士的那年秋天就遇到了刺杀。”

    “还以为但凡在大唐考取进士的官吏都会遇到刺杀,可你现在还好好地活着,这很好。”

    郭正一连忙道:“殿下,臣乃科举进士,若有人来刺杀下官,下官定拿下其人。”

    眼看外面的雨势又小了许多。

    太子莫名说起了两年前的游园刺杀案,郭正一说完这些话,心中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他们敢来刺杀就要付出代价,大唐要开始科举之时就有很多人反对,甚至刺杀当朝的进士,这也恰恰说明他们害怕了,他们越害怕,朝中就越要持之以恒,你觉得呢?”

    郭正一回道:“殿下所言极是。”

    言罢,李承乾拿着伞走入雨中。

    这是郭正一第一次见到这个传闻中的东宫太子。

    在定州,郭正一觉得自己的才学了得,学富五车。

    直到面对现在的朝野,以及关中的治理之策,郭正一时常迷茫,觉得以往自己所学的典籍史书都白学了。

    因自己所学似乎在关中的治理中无用武之地,黄老之学于现在的关中有什么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