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为过去,也为将来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为过去,也为将来 (第3/3页)

    房玄龄回头看去,见到了尉迟恭与李靖,叹道:“陛下终于还是亲征了。”

    李靖道:“奈何我等已年迈,若能再上马征战,岂会让陛下亲征,敬德还是年轻的。”

    须发灰白的尉迟恭叹道:“李卫公说笑了,都这把年纪了。”

    李靖手执着拐杖,“真想为陛下再征战几年。”

    李孝恭看着三个老家伙唉声叹气,郁闷道:“老夫还能打的,连承范都去了,陛下不让老夫去。”

    眼看队伍越走越远,三个老人家回了长安城。

    留下李孝恭一人站在城前,一脸的郁郁不得志,再想到宗室的一堆破事,更恼了。

    李泰道:“若是皇叔能够将宗正寺的事安排妥帖,父皇多半会让皇叔去的。”

    “唉……”

    李孝恭长叹一声,也走回了长安城。

    三月天的关中风景很好,冰雪消融,清澈的渭水河朝着潼关奔腾而去。

    李承乾坐在车驾内,可以见到一座座修建起来的淤地坝,淤地上已有人在劳作耕种了。

    女儿坐在苏婉的怀里,她望着车窗外,看着路边的风景,一脸的欣喜与好奇。

    儿子在父皇的车驾上,说不定那小子现在正高兴。

    庞大的队伍在潼关休整了两天。

    李承乾站在河道边,看着如今修建好的潼关城,李道彦依旧在守备潼关,他手中有六万兵马。

    只不过这六万兵马不会随军前往辽东,在太子不在关中的这些时日,需要这些兵马来镇守潼关。

    太子要去洛阳为皇帝的亲征准备筹备粮草,因此还没到洛阳的时候,李承乾与岑文本,于志宁,褚遂良,还有舅舅就开始了粮草的筹备工作。

    皇帝东征高句丽的旨意,由一队队的兵马送去各地,昭告天下。

    长孙无忌向太子禀报了河北河南两地的州府情形,说得很小心。

    这个太子是喜欢罢免官吏的,就怕说得不好,太子又说要换人。

    当初关中各县的官吏换了个遍,太子又要将山东博州的官吏都换了,就差将天下各道各州府的官吏全部换了。

    如此严厉的太子,到了洛阳就能执掌治理天下的权力。

    中原各道各州府殊不知,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太子。

    为此,长孙无忌很担忧,这些天都没有睡好。

    翌日,大军再次开拔。

    庞大的队伍过了函谷关,又走了三天才到洛阳。

    洛阳就在眼前,坐在车驾内的李世民正抱着孙子,他对护送马车的李恪道:“命大军在洛阳东侧驻扎,不可去打扰各县的乡民。”

    “喏。”李恪一夹马腹,与前军的将领去吩咐。

    当队伍到了洛阳城前,马周正带着洛阳的全部臣民,迎接皇帝。

    皇帝的车驾并没有停下,而是径直进入了洛阳城。

    如今的洛阳城很繁华,人口众多,城内的大街没有朱雀大街宽敞,但胜在房屋够多。

    工部侍郎徐孝德早已先一步到了洛阳,带着人又来修缮行宫。

    随着车驾停下,李世民先走向了行宫。

    李丽质与母后的车驾,从行宫另一头进入。

    李承乾走下马车,让苏婉与宁儿带着人先去行宫,而后抬头,也是第一次见到了这座洛阳行宫。

    行宫有两道宫墙拱卫着,形制上来说,并不比长安城的皇城差多少,但也看起来小了一些。

    这座皇宫几经在战乱中毁灭,近年来的一次是修建于隋朝,在后来的史书上又称紫薇城,象征紫微。

    后来的洛阳又有了神都种种称呼。

    李承乾站定片刻,回头看去身后的一群百官整整齐齐,一列列地站定。

    马周亦在队伍中,他看到当太子朝着大殿走去时,百官皆是跟在太子身后。

    “多年不回长安了,没想到如今的太子权势已到了这等地步。”

    站在马周身边的上官仪道:“此番陛下东征,由太子主持国事。”

    一个内侍脚步匆匆而来,道:“陛下有旨,请太子殿下安排好洛阳诸事,随后与陛下巡视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