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将军!请下命令吧!

    第一百一十一章 将军!请下命令吧! (第1/3页)

    大唐征讨薛延陀的消息,不仅在草原上引起波澜,同样也引起了有心人的蠢蠢欲动。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趁着大唐北征无暇他顾,自然也就到了搞事情的时候了。

    齐州,齐王府。

    “好!先生所言甚是!”

    李佑一拍案几,兴冲冲地站起身。

    一向粗鲁的他脸上的兴奋都快溢出去了,完全没有半分虚假的样子。

    站在窗边的阴弘智不着痕迹地摇摇头,这个外甥啊,唉……

    “不过,崔先生……”李佑又迟疑地看了一眼阴弘智,“齐王府人才凋敝,称得上能言善辩之士的,也只有家舅与老师。只是老师必不会为此事,家舅身为齐王府长史,又不可擅自离开齐州;若是派燕弘亮等人,则无法说动薛延陀,如之奈何?”

    这一点他不是谦虚,说的真是实话。

    齐王府那几个类人群猩,不提也罢。

    当然这件事儿也不是什么秘密,崔家的人自然也是早就有所耳闻。

    “无妨,”崔挺之一手抚须,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只要齐王能够同意在下的计划,便由崔家派人前往薛延陀。”

    “好!”李佑面上一喜,“届时待到本王御极天下,许尔崔家共分朝堂!”

    “如此,便谢过大王了。”崔挺之面带喜色地起身,冲着李佑叉手道:“在下还要赶回家中,便不在王府叨扰了。”

    “先生,请——”李佑伸手道。

    “大王留步。”崔挺之再次叉叉手,转身离去。

    待到崔挺之走出齐王府大门,李佑瞬间敛去笑容。

    “舅舅,我刚才演得怎么样?”他看向阴弘智。

    阴弘智眼中意外之色一闪而过,微笑着冲他颔首道:“方才阿佑差点把我也骗了过去。”

    “哈哈哈……”李佑眼中阴霾一闪,“对于这山东士族,我又怎敢不小心为上?勾结薛延陀这个主意不错,但去薛延陀的人,绝对不能和我齐州有关!”

    “届时就算出了什么状况,也决计牵连不到咱们齐王府身上!”

    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瞬间就暴露了他的草包本质。

    阴弘智一阵无语,还以为李佑是终于长脑子了,没想到只是出于胆小。

    当真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啊……

    马车之上,崔挺之的侄儿崔鉴面带忧虑地问道:“叔父,咱们当真要和齐王一同铤而走险吗?我观这齐王,非是合适之选。”

    “正因如此,才更应该选择这不成器齐王。”崔挺之冷笑一声:“你当真以为,咱们是要和他一起造反?无非是借此机会制造混乱,动摇大唐根基罢了。”

    “想想看吧,父亲造反,儿子也造反,这不就说明他们李家骨子里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吗?如此一来,大唐百姓还会愿意跟随他们吗?”

    崔挺之说的百姓,并不是现代意义上讲的普通老百姓,而是指的世家门阀。

    而真正的百姓,在他们看来,看得起谁看不起谁又能怎样?不过是一群苦哈哈土里刨食的牛马罢了。

    “叔父高瞻远瞩,小侄佩服。”崔鉴很直白地拍了一记马屁。

    “回去之后,你便随我再入薛延陀。”崔挺之闭上双眼开始养神:“此番是个好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

    “若是天子察觉……”崔鉴不无忧虑地说道。

    “谁会没事怀疑自己不成器的儿子竟敢反叛?”崔挺之冷哼一声,瞟了一眼崔鉴。

    崔鉴知道自己说错了话,立刻住嘴不言。

    转念一想也是,闲着没事儿的时候,谁会想到一个草包竟然心怀异志?

    他撩起马车的窗帘,看向远方的云。

    不知天上云卷云舒,是否也有心事。

    齐州如此热闹,高句丽也是不差。

    平壤城,王宫之中,高句丽国王高建武正在与臣子商讨事宜。

    其实就目前来讲,高句丽和唐朝的关系还真算不错。

    贞观十四年的时候,太子高桓权前往唐朝进献特产,李世民给他的赏赐甚厚,次年又派遣陈大德持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