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逢》

    第二十九章《逢》 (第1/3页)

    逢,本义遇也,多指碰到、见到认识的人,因此有了常用搭配词相逢,如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俗语山水有相逢,延伸义有到了某个时间节点,如枯木逢春,形容枯木遇到了春天又会恢复活力,两者皆为自然想象,实际使用时多采用其寓意。山水有相逢,原义是指自然界山水交接相连,寓意人与人总会有相遇或者打交道的时候,不要把话语说死、把事情做绝,多点宽容之心,给对方留有余地等,枯木逢春,本义是干枯的树木到了春天会恢复生命力,现在常寓意垂危之人或事物有转机获得新生的希望。相逢,多指寓意美好的遇见,是诗歌中常用的字眼,如秦观的情感佳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晏几道的痴情佳句“犹恐相逢是梦中”,岑参的伤感诗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还有明代才子杨慎洒脱之言“一杯浊酒喜相逢”,也不乏寓意消极的遇见,如王勃名篇《滕王阁序》中所言“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苏轼悼念亡妻的悲情诗句“纵使相逢应不识”。逢,是个好字,积极的寓意居多,盛唐李白之《清平调》,中唐刘禹锡之《秋词》,晚唐杜牧之《送人》等是值得有目共赏的诗篇。

    《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任职翰林院时所作的乐府诗,共计三首,主旨都是围绕描写杨贵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首,因为它含有优美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据记载,唐明皇陪杨贵妃观赏花园时,大音乐家李龟年准备用旧曲演奏,被唐明皇叫停,并宣见李白要求以“清平调”为题作词写新乐章,于是创作出了《清平调》三首。这三首诗是典型的应制诗,即是奉皇帝之命而写的诗词,主要用于娱乐帝王、称颂歌舞升平、美言盛世风俗等,这首诗未直接歌颂唐明皇,而是赞美其宠爱的杨玉环,一般来说,应制诗很难表达出人的真情实感,多是恭维之言,在当时观众来看,《清平调》亦是恭维之言,流转千年后,读者观众多是欣赏其诗句的精彩描写。清平调原是唐代大曲名,故唐玄宗能命李白以此曲名作词,它和唐代教坊曲演化成词牌名一样,后来也逐步演化成词牌,不过此词牌的作品基本上李白的为尊,北宋文学家苏轼也依照此调作《清平调引》三首,在当代,用现代音乐模式将《清平调三首》演绎成歌曲,然而他们的知名度都不如李白的“春风拂槛露华浓”,或许是因为该作是无法超越的存在。

    《清平调》的首两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便是诗仙李白的神来之笔,“云想”与“花想”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悬想之辞,夸赞杨贵妃之美,见到云彩灿烂则想到其衣裳的华丽,见到花之娇艳则想到她的羞花之貌,春风吹拂着栏杆,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显得更加娇艳欲滴,李白恭维之辞固然有之,古人将杨贵妃列为古典四大美女之一,足见李白所言并非无依据瞎编乱造。后两句中的“群玉”和“瑶台”分别是古典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和神仙居所,那“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便是说,倘若不是在群玉山头才能见到的仙子,必定是在瑶台的皎洁月光下才能遇到的女神,总之,李白连用两个神仙居所夸赞唐明皇的爱妃,印证了众所周知的俗语,把人夸到天上去了。李白未直接描写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