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天下渴恩,“民心”汹涌

    第73章、天下渴恩,“民心”汹涌 (第2/3页)

从蠲免,其二年三年四年各量免十分之三。”

    “……淮安府徐州地方,屡被水灾,民不堪命,及广东惠湖二府兵伤特重,除照前蠲免外仍全免隆庆二年三年,以示优恤。”

    “……蠲免……”

    “……蠲免……”

    程启南和孟希孔面面相觑:一共提了八次蠲免,涉及到的蠲免内容几乎已经遍及各种赋役、税课,也特别照顾到了一些具体的省府州县。

    而这么长的登基诏书内容,公鼐真的是背诵了二十八年多还记得吗?

    他们两个有点后悔来参加今天的“文会”。

    “这真是奇了。陛下御极,这次登基诏书竟无一字提及蠲免。连年征战,矿税荼毒地方,小民不堪重负。诸省诸府县,诸赋税拖欠不少,难道悉不蠲免?陛下登基,阁臣何以拟出此等诏书?未闻有御极不恩赏天下以收臣民之心者。”

    听着其中一人的啧啧称奇,孟希孔低下了头。

    不是这样的。

    小民确实不堪重负,但真正的小民哪有敢拖欠赋税的?

    他就是真正的小民家出身。

    即便被佥派为粮长的中户,也不敢有拖欠。

    敢拖欠赋税的,只有官绅,只有至少以府县为单位的那一团一团人。

    他们等的就是这因为新君登基、大婚、生子、大捷……各种各样原因的大赦天下、恩恤天下!

    “诸位!我等士子读书报国,闻此诏书,岂能不为民请命?要我说,拟出此等诏书的阁臣,皆是奸佞!”

    “辅国重臣,岂有不助天下归心于新君者?真乱臣贼子!”

    “素问陛下进学不过六载,万不能让这些尸位素餐之辈哄骗了!”

    程启南也低下了头。

    礼部尚书是殊恩拔擢的朱国祚,他的上位很难想象是朝堂重臣论资排辈的结果。

    皇帝真不懂得这种诏书会引发的波澜吗?

    是阁臣们哄骗不明内情的皇帝拟出这样的诏书?还是皇帝坚持用这样的诏书和礼部尚书的任命,让中下层官员和年轻士子把矛头对准阁臣?

    程启南已经虚岁三十九了,尽管家境一般、结交不广,但他比年轻的孟希孔有多的阅历。

    现在这些举子在酒后说着什么要为民请命,到底是想站在新君这边博得礼部尚书的青睐,还是将计就计借此掀起对新君“寡恩”的不满波澜?

    自然不能直斥君父寡恩,所以内阁就是替罪羊。

    内阁让这样的诏书颁告天下,是不是以退为进,让陛下知道治国之难?

    程启南也毕竟没有亲历过官场,所以他还想不明白。

    申时行还没有睡着。

    年纪大了,睡眠就更短了。

    书房的灯还亮着,他斟酌着词句,拟着他再为阁臣后的第一封密揭。

    申时行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