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大明的天要变了

    第341章 大明的天要变了 (第1/3页)

    严绍庭缩了缩脑袋。

    他觉得刚刚一阵小阴风从身后吹来。

    让自己透心的凉。

    众所周知。

    在有着历朝历代以史为鉴的情况下。

    从前宋开始,中原王朝对国家储君的限制就到了一个极其严谨的地步。

    大明洪武皇帝立国之后。

    以及太宗皇帝靖难入主南京城后。

    虽然短暂的出现过两位贤明皇太子,被皇帝赋予了极高的权柄,但随后便是严格的限制储君皇太子的权力。

    对于东宫储君而言,出阁读书才是登基成为新帝之前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任务。

    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防止了储君威胁君主的可能,同时也有利于将更多的治国理念灌输给这些储君。

    当然。

    这是在某种最佳状态下的情况。

    而事实也是众所周知。

    某些时候,在位的君王甚至都来不及培养帝国的储君。

    但制度和潜规则,却依旧是这样传承了下来。

    对于当下本朝而言。

    随着去岁景王就藩,裕王朱载坖已经成为了无可争议的帝国储君唯一人选。

    只是同样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裕王才一直没有拿到名义上东宫太子的头衔而已。

    所以。

    今年裕王出府,担任昌平书院山长一事,在朝中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风声和反对。

    毕竟一个书院山长,对于大明朝如今的名义上的储君而言,并不算什么,与出阁读书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并没有掌握实权。

    但是此刻。

    今日。

    老道长竟然给裕王朱载坖加了一个国子监祭酒的官衔。

    虽然同样只是加衔,而非实授。

    但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朱载坖想要在国子监的事务上,或者是接下来朝廷即将推行的待官生保送制度上,对用人有所意见,难道高拱这位实领国子监祭酒差事的人,会不同意?

    严绍庭目光内敛的看向道台上的老道长。

    这是老道长第一次让自己觉得意外。

    这等同于是在朝堂体系内,给予了裕王一份不小的实权。

    不。

    是一份很大的实权。

    人事权!

    毕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国子监一个小吏部的别号是逃不掉的了。

    而不光是严绍庭对皇帝忽然提出的这个封赏感到意外。

    徐阶和张居正两人,心中的震惊则是更甚于严绍庭。

    这可是开先河的事情啊!

    别提懿文太子和仁宗皇帝!

    那两位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例子。

    也不看看自仁宗皇帝之后,国朝还有没有如他们两人的储君了!

    不过徐阶和张居正两人震惊之余,心中感想却又有所不同。

    张居正在诧异之外,却也有些惊喜,毕竟不论怎么说,自己和裕王府的关系并不算差。

    更不要说今天严绍庭嘴里,裕王才是提出待官生保送制度的第一人,这无疑也是在说明裕王是潜在的变法派。

    而徐阶则是揪着心。

    除了意外,便是深深的忧虑。

    那可是裕王啊!

    虽无储君之名,却有储君之实的唯一留京皇子!

    而且这位皇子,还是昌平书院的山长。

    如今裕王受封国子监祭酒。

    日后岂不是昌平书院的学子,科举不中,也能通过国子监待官生保送制进入朝中。

    一想到往后放眼望去,满朝上下都是昌平系的人,徐阶就恨不得自己今天没来这座冰冷的万寿宫!

    可不论如何说。

    现在都已经改变不了,大明的天要变了!

    国本储君能担任朝堂实职,这可是开先河的事情,无疑从今日开始,裕王在朝廷里的地位将会猛涨一大截。

    天要变了啊!

    今日皇帝能给裕王加封国子监祭酒,来日就能再加别的差事。

    如此之下。

    一步步的,裕王就真的做到无有东宫太子之名,而有储君之实!

    但是。

    不论三人如何去想。

    皇帝的话已经说了出来,金口玉言,岂能更改?

    严绍庭亦是最快反应过来。

    “山长勤于治学,通晓古今圣贤文章,四书五经默诵于胸,更是于朝政之上有启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