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徐阶的儿女论

    第463章 徐阶的儿女论 (第2/3页)

  这个时候,让朝局稳定,让大明的皇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余下的所有事情,都留给新君去做吧。

    这也是为何前些日子,他会忽然给严家那个福孙小儿赐名无忧的原因。或许在那一刻,无忧二字也是他对大明新朝新君的一个祝愿吧。

    而跪下的徐阶,也很直白。

    “启禀皇上,弘治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臣由家母生于浙江宣平县衙,家父时任宣平县丞。臣自幼时起,便被家父教养当思读书报国。”

    “臣生于弘治朝,长于正德朝。陛下御极元年,臣以第七中应天乡试举人。二年三月,臣不过二十岁,便过会试,得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陛下钦点,获授翰林院编修。越明年,父丧丁忧,榴莲服阙,修《大明会典》《祀仪成典》等书。”

    “臣今时今日,已经年愈六十有三,在朝已有四十二年之久。”

    “臣之荣耀,皆为陛下隆恩赏识。徐家之荣,亦是陛下宅心恩遇。”

    群臣退下的万寿宫中,此刻徐阶追忆生平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海瑞却是心生不妙。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随着徐阶出声追忆过往,皇帝的脸色正在肉眼可见的不断缓和着。

    皇帝老了!

    再一次的,海瑞回想起了自己没回京时在南京城里,和张居正、严绍庭两人讨论诸事时,张居正提到的那个问题。

    皇帝真的老了。

    他甚至已经开始念旧了。

    而徐阶则是在无人打断的情况下,继续说道:“臣升任内阁也有十多年,臣自知高官厚禄已是优待,臣不敢有丝毫懈怠。臣长子昔年危害一方,也得严惩处死,臣无有半点求情。”

    此言一出,便是严嵩也是眼皮微微一动。

    嘉靖的脸色彻底缓和了下来。

    徐阶轻叹一声,回头看了眼脸色阴晴不定的海瑞。

    他面露无奈的笑着,摇摇头道:“皇上,老臣已经年过六旬,真的已经老了。今日海御史弹劾老臣三桩大罪,老臣思来想起或许该是有的。”

    当这句话等同于认罪的话从徐阶嘴里蹦出,严嵩闭上了眼。

    虽然看似是认罪的话,但严嵩这么多年的为官经验明确的告诉他,徐阶这是在以退为进。

    这一步走出去了。

    今天便真的没有半点可能将徐阶扳倒了。

    至少,他不可能从朝堂之上消失。

    果然。

    不出严嵩所料的。

    徐阶紧接着就说:“只是老臣这些年肩负内阁重任,已经多年未曾回乡。家中子侄及奴仆究竟如何行事,大抵也是如寻常人家一般报喜不报忧。海御史说老臣家中侵占乡民百姓田地高达二十多万亩,老臣初听也是极骇,只是细细一想他们定然是有不法侵占的,但或许也没有海御史所说的这么多。可不论如何,既然这事应当是存在的,老臣自当赞同朝廷遣人南下松江彻查此事,但凡有侵占之田,当立即清退还之于民,老臣亦愿以这年迈之躯代家中顽劣子侄与恶仆认罪伏法。”

    什么叫真正的执掌政坛风云的人?

    此刻的徐阶就是。

    他这一番认罪伏法的话,几乎完全可以当做是官场教科书式的回答公式了。

    首先就是将自己摘出来,从他徐阶自己不法,变成家中子侄和恶仆背着他犯的事。这一开始就减轻了自己的罪名,然后就是认罪但不完全认同,还是坚持让朝廷派人,这就给了他继续操作的空间。

    最后,当然还是要态度坚决的认罪。

    如此。

    这就是一个年迈且忧心国家的老臣,遭受家人欺骗,不得不背上罪名的事实了。

    紧接着。

    徐阶又说:“老臣在朝多年,也多受年轻后辈吹捧。无论官场还是士林,自古便讲一个承袭。有些年轻的读书人进过老臣家门,出去便唤作是老臣的学生,有些官员也进了老臣的家门,也是出去就说是老臣倚重的人。可老臣却是认同当年严宾客那句话,朝堂之上都是陛下的臣子,也没有忠奸之分。老臣彼时也无法分辨这些人后来如何行径,是否忠奸。如今高阁老执掌我朝整饬吏治一事,老臣历来大为赞同,朝中但凡是有不法官员,老臣觉得也是要从严从重处置的。”

    又是一番教科书式的回答。

    如此两段话,便已经是将海瑞弹劾的前两桩罪名给顶了回去。

    最后。

    徐阶长叹一声道:“嘉靖四十年,海御史在苏松两府当差做事,上疏三十二道,时逢固节驿被大火焚毁,人与物皆无存。臣彼时便知晓此事,亦是震惊。当时皇上问责兵部,兵部也查处了不少人。如今既然海御史觉得这里面存疑,老臣以为,便是不论老臣清白,为了那些被大火焚死之人,朝廷也该重新再查此事。”

    其实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