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大明的户籍制,绝对不是种姓制。

    第137章:大明的户籍制,绝对不是种姓制。 (第2/3页)

    这都能怪到朱元璋的身上?

    那为什么不找找历朝历代的麻烦?

    别的就不说了,自唐朝起,科举开始大兴,就明确规定了,商贾、刑家之子、工贾殊类、僧人、道士。

    娼、优、隶、皂等等,皆不能参加科举。

    那为什么不找唐朝的麻烦?

    偏偏要找朱元璋的麻烦?

    所以以这个去黑朱元璋,绝对没有好好翻过史书,就是为了黑而黑。

    封建王朝的错,你非要将其归咎在一位皇帝的身上,只能说是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们无法看得更长远。

    想想,异族入侵中原,近乎百年的动荡,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驱逐鞑虏,光复汉家江山。

    而在这样的动荡时期,不管是政治还是时局,都是要以决对去应对。

    但凡有丝毫的犹豫,历史的洪流就会将朱元璋瞬间淹没。

    至于朱元璋对于宗室多有厚爱,意图用全天下之力供养朱家。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不管朱元璋的初衷是什么,他即便是没有想过,但也终究是错了。

    可以站在朱元璋的角度,就会发现朱家之底蕴薄弱,若是不借此壮大宗室,何以巩固江山?

    再者就是儿子犯错,朱元璋多有宽纵。

    那为什么就不能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站在了这个位子,手掌通天权柄,全天下的生杀之权,皆在你一人之手。

    可是你的儿子犯了错,犯了几乎可以凌迟处死的死罪,你又能不能狠下心,诛杀自己的儿子。

    说白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王朝,永远不会存在真正的公平,因为这个时期的权力,从来都不会有公平。

    那纵然再恨自家的儿子不争气,朱元璋也狠不下心,毕竟就连虎毒都不食子,更何况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能通过科举做官,即便不是天才,也算是良才。”

    “可是天下的百姓,何其之多,往后的人口更是会成倍增长。”

    “现在更是实施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也的确是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但是长此以往,人口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这天下的田亩,就这么多,谁人去种,谁人不种,你能不能拿定主意?”

    “还是你想看着百姓成为流民?成为沿街乞讨,生不如死的流民?”

    “带着这样的民间,这样的天下,就像是寒冬腊月,湖中之水,凝结成冰。”

    “你终其一生,日子过得再好,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该是什么,还是什么?”

    “那这样的天下,还能有更进一步的可能嘛?”

    “而且这样的户籍制,更是让百姓都得在家门口“扎根”,不能随便搬家,这就像给百姓画了个圈,让他们待在里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朝廷能清楚知道百姓们都在哪里,方便收税和管理。”

    “但是时间长了,问题也就来了,而这不仅仅会影响天下经济,更是会让民间丧失活力。”

    朱棡还是摇了摇头道。

    说白了,这样的户籍制,不贴切于实际,并不能减轻民众的负担,更是会激化社会矛盾。

    “你的意思就是不能加剧矛盾,放开对于百姓的束缚,让他们可以自由作为,是与不是?”

    朱标思索片刻以后,方才转头看向朱棡道。

    “没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工匠干不下去,你可以去种地,农民要是不想种地,也可以去当工匠,经商。”

    朱棡笑着点了点头道。

    “这样一来,朝廷还能管控得住么?”

    闻言,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担忧之色。

    朝廷也不是不能放开对于百姓的限制,但是这样一来,管控的力度就会越来越小,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大明是朝前走的,所以会越来越好,未来也是一样的。”

    “而只要你朝廷的政策好,百姓就会更好的管理,毕竟若是不想被管理,那本义上其实就是流民。”

    “那就无法享受朝廷的政策,那好日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所以与其限制管理,倒不如自愿管理。”

    “只要让他们明白,跟着大明走,日子奔小康就可以了。”

    “况且户籍制,是重修,又不是废除。”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