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父子斗智,晚风下厨

    第33章父子斗智,晚风下厨 (第1/3页)

    八月底,燕京城下了一场瓢泼大雨。

    雨水持续浇了一夜,高温是给浇没了,水位却一下子干上去了,推开院门就是燕京版的威尼斯水城。

    这年月城市基础建设差,排水系统更差,只要下暴雨,胡同里的下水道几乎成为摆设。

    好在他们家地势稍高,水没有漫进屋里,不然这大周末,他们一家三口就舀水玩吧!

    “这天儿真够怪的,前几天热死人,现在又水漫金山,没一个好天儿。”杜岚边收拾着屋子边吐槽。

    老张同志弯腰侍弄着他的宝贝,接话道:“晴也好,雨也好,反正今儿周末哪儿也不去,咱就在家待着。”

    “你是没事儿,我还要去少年宫给孩子们讲戏呢。”

    老张同志笑道,“那我们爷俩儿在家就等着杜老师义务讲学回来。”

    弯着腰手沾着水轻轻擦拭着君子兰的翠绿肥厚的叶片。

    “那今儿的中午饭就交给你们爷俩儿了?”

    老张同志一听要做饭,直起腰,双手抬着像只袋鼠。

    让他干别的行,做饭就有点难为他了,脑子突然一转,老子是不会做饭,不是还有儿子来嘛!

    “这个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杜岚对老张同志的干脆有点小吃惊,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但也说不上来,便只好叮嘱他,“做粥四碗水抓一大把米就行,炒菜不要提前放盐,拿不准咸淡就一点点加。……”

    事无巨细的交代着。

    “我都记住了,你教课回来就等着吃饭吧。”

    收拾好屋子,杜岚换上黑色高帮胶鞋,换下的布鞋放进包里带走,推车出门前往少年宫。

    九点多,张晚风从外面骑车回家。

    见老张同志在检查维护他的花房,便跟他报道一下外面的情况:“整个东城地势低洼的胡同全淹了,咱们胡同算好的,有几条胡同都是金汤汁。”

    “嚯!这下大雨胡同里流金汤汁都快成燕京一景了,这卫生环境是时候归置归置了。”

    老张同志难得对时局发表了一下他自己的一些看法,说完就转移了话题,询问张晚风钱寄了吗?

    “寄了,你就在单位等安道叔给您打电话吧。”

    每月底,老张同志都会往冀省兴隆老家寄十到三十块钱不等,手头宽裕就多寄点,手头紧就少寄点,反正每月他都会往老家寄点钱。

    张安民七八岁就没了爹妈,跟着叔父过活,长到十六七岁赶上兴隆闹灾荒,还有狗日的小……王八蛋杀人,于是他就跑出来参加了革命,从县大队的游击队员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正规军人,由于有点水平被一位首长看上当了他的警卫员。

    跟着首长从北打到南,五零年还跟十七个堂口的王八蛋刺刀见红,老张同志也在这时候认识了杜岚女士。

    由于战乱等原因兴隆老家那边,叔父那一支就剩三堂弟张安道还在世,大堂弟张安业,二堂弟张安乐都已经过世。

    开始每月给老家寄的钱,主要是帮衬已经过世的张安业、张安乐两家。

    张安道早年也参加了游击队,解放后由于他上过高小,又积极参加扳倒三座大山的工作,被组织任命为茅山乡乡干部,现在为茅山公社的公社主任。

    他们一家的生活水平在基层属于天花板的存在,不需要接济,但他一家也没有太大的能力接济别人。

    不管是报当年的恩情,还是别的,张家都需要张安民来帮扶。

    由于张安民十多年不间断的帮扶,张安业兄弟俩的子女已经长大成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在兴隆当地都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三位都已经结婚生子。

    张家第三代,张晚风不是老大,他排行二。

    在张安业两家日子有所改善之后,张安民每月寄回老家的钱,基本上用来供村里有困难的孩子上学。

    “寄回去就好。”老张同志应付了一句,转身继续摆弄着他的花花草草。

    张晚风对此也习惯了,脱了胶鞋进屋歇着。

    刚躺下,老张同志就很招人烦敲了他的窗户。

    不情愿的爬起来,问:“您老还有什么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