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苏绰之谋(5k)

    第172章 苏绰之谋(5k) (第1/3页)

    具甲骑兵!

    梁钊这些羌人豪帅们,自然认识苏泽身后寸步不离的具甲骑兵小队。

    他们是苏泽的命根子,也是让梁钊投鼠忌器的原因之一,能带出这样精锐的人,如果任由他继续练兵,苏泽真的能控制住抱罕乃至于整个河州。

    这也是梁钊这些羌人豪帅们所不能忍受的。

    当这群铁疙瘩向着抱罕城移动的时候,围绕在城门口的羌人豪帅们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这些骑兵是冲向自己的部众,自己还能够挡得住吗?

    如果这些骑兵是来追杀自己的,自己还能逃得掉吗?

    当这些问题在脑子里冒出来的时候,就表示这些羌人豪帅们怂了。

    他们纷纷让开前往城门的道路,整个抱罕城外,又变成了他们夹道欢迎苏泽的样子。

    梁钊感觉到了屈辱,苏泽没有死,那这段时间他干什么去了?

    就在梁钊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为首的具甲骑兵减慢了马速,他手中的长槊上插着一个人头,鬼面具上和银色铠甲上的干涸血迹,更像是从血海中爬出来的魔神。

    骑兵们开始控制战马由奔跑状态切换到踱步状态,但是整个队伍的阵型丝毫不乱。

    苏泽骑着奔霄,他身后的【大夏龙雀备身】跨着华丽的大刀紧随身后,等到小队来到抱罕城门口的时候,苏泽向人群后的高徽说道:

    “高平西,苏某已经攻克西平,这是西平渠帅贺罗的人头,为您报了一路追杀之仇了。”

    什么!

    攻克西平城?

    梁钊第一个本能反应是不信!

    苏泽出城不过两百骑,这点人就能攻下西平城?

    但是看清楚了领头具甲骑兵长槊上的人头,梁钊又动摇了。

    作为河州本地豪帅首领,他自然和吐谷浑人在西平的守将贺罗见过,他认清了这就是贺罗的人头!

    高徽的眼睛中放出光芒,他知道苏泽能打,但是没想到他竟然这么能打!

    其实高徽早就看出了苏绰的意图,只是一直在保持沉默。

    高家也是河州的汉人望族,天然和梁钊这些羌人豪帅是不对付的。

    高徽的侄子高仁担任河州别驾,他代表的汉人也和羌人起过很多冲突。

    但是在苏泽出现之前,高徽都是保持沉默的,甚至故意就留在甘凉西军的营地中,淡化自己的存在感。

    现在苏泽归来,给出了攻克西平的战绩,众人才想到城外还有这么一位假平西将军,使持节,员外散骑常侍高徽在抱罕。

    而从职位上说,高徽也是整个抱罕最高级的官员。

    苏泽身后的李存真也骑马出列,对着高徽说道:“高使,我们真的攻破了西平城!”

    这下子高徽脸上露出笑容,手持旌节走上前来,亲自扶苏泽下马道:“苏将军大功!高某立刻会向朝堂报捷!”

    有了高徽的背书,那些和高家有交往的豪帅们纷纷高喊:“将军万胜!”

    梁钊面色铁青,苏泽立下这样大的功劳,威望上自然压过了自己,他有兵有权,以后这抱罕城自己怕是再也做不了主了。

    抱罕城门缓缓打开,苏绰带领士兵站在城门口迎接苏泽,苏泽走上前去抓住苏绰的手,然后对梁钊等人说道:

    “令绰让诸位在城外扎营,也是为了抱罕城的安全,诸位不要动怒。”

    苏泽几乎是明着说他不信任这帮羌人豪帅了,但是梁钊依然压住了怒火,现在苏泽挟了大功,城内新军士气正旺,现在自己还不是对手,只能先忍下来再说。

    梁钊忍着怒意说道:“苏长史也是为了将军大业,只是下次请将军直接下令就好了,吾等都是为朝廷效力,为什么要用这些鬼蜮伎俩。”

    苏泽哈哈笑道:“这事情我自然会责罚令绰,不过本将军确实有一道军令。”

    “令绰。”

    苏绰走上前来,他手持一份竹简说道:

    “苏某整理简牍的时候,发现当年护羌将军府曾经有军令,除了朝廷正卒之外,各部兵马不得驻扎在城内。”

    梁钊的脸色变了,护羌将军府成立的时候,确实有这么一条军令。

    因为在抱罕还是军镇的时候,北魏在边境上强势,吐谷浑不敢进犯,而护羌将军府的主要工作,其实是防备河湟地区的羌人,防止他们叛乱。

    只不过随着北魏边境局势改变,吐谷浑开始转守为攻,后面的护羌将军都要依靠本地羌人豪帅来抵抗吐谷浑人,所以这条军令逐渐被遗忘。

    现在苏绰重新搬出这条军令,这些羌人豪帅们却不知道如何反驳。

    苏泽这时候说道:“令绰啊,军主们都是朝廷正经武官,他们总能进城吧,你将他们挡在城外,他们还疑你有什么心思呢,下次可要把事情说清楚。”

    苏绰和苏泽一唱一和,也立刻满怀歉意的说道:“是属下没能和诸位军主沟通好。”

    苏泽又说道:“那各部族兵的家人们,总能住在城里吧?”

    苏绰立刻说道:“这个自然,军令中并没有禁止将士们的家人定居城里。”

    苏泽上前拉住梁钊说道:“梁军主,今日苏某在将军府设宴,一是庆祝高平西归还中土,二是庆祝西平光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