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坎儿井,新随从(5k)
第185章 坎儿井,新随从(5k) (第2/3页)
苏泽有些头疼,这份计划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一旦真的建设完毕,敦煌以北的草场和农田灌溉都不会再有问题,那也就意味着敦煌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人口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距离敦煌不远的高昌,光是佛寺僧人就有三千人,这就是因为高昌附近土地肥沃,有资源养活这么多人。
而也因为高昌人多,所以商队才更愿意在高昌停留,高昌才能成为西域著名的贸易中心。
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无法进行建设,也无法有足够的兵员来保护自己。
可是如此庞大的水利工程,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这对于手里手里资源匮乏的苏泽来说,也是相当头疼的事情。
但是如果要让苏淼减小设计规模,又会让他不满而降低品质。
所以苏泽决定亲自来查看一下,看看苏淼的计划是否可行,再决定要不要开挖这份大工程。
苏淼带着苏泽来到敦煌南部的祁连山余脉前,指着一个正在开挖的山洞说道:
“这下面有一条暗泉,属下已经探明规模,只要将暗泉引出来,就可以灌溉敦煌以南大片土地。”
“不过这里的日晒比较足,如果直接将暗泉引到河床中,那很容易被日晒蒸发。”
“所以我计划在地下挖掘暗渠,这样就能更好的利用水。”
“只要有了这些暗渠,敦煌以南的草场就可以改造成农田,种植白叠子也行。”
这是坎儿井?
苏泽听着苏淼的计划,这不就是坎儿井吗?
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农耕和游牧,决定土地上长什么,最重要就是两个因素,土壤和水。
草原为什么不种粮食,是不想种吗?大部分是种不了。
北方草原的降雨和水流灌溉条件,决定了只能长出需要水资源不多的草。
无论是粮食和棉花,都需要稳定的水源灌溉才能成活。
西域上的绿洲,能够成为半农耕半游牧地区,也是靠着绿洲水源灌溉产生稳定的粮食,才能建立一座座城邦。
坎儿井就是中亚和西域的人民,利用水资源到极致的产物。
苏泽听完了苏淼的计划,心中也有些意动。
这些工程如果真的完工,根据扩大的耕地计算,那敦煌的人口可以再扩充两到三倍,达到三到四万人的规模。
那敦煌就可以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综合性大城市,成为攻略西域的桥头堡。
敦煌可以吸收西域的甘凉西军来屯田,苏泽又可以获得一处优越的粮食产区和兵员地。
不过苏泽还是有一个问题,他向苏淼问道:
“这些地下水不会枯竭吗?能用多久?”
苏淼咧开嘴一笑说道:“主上竟然能想到这一层!”、
苏泽撇撇嘴,从后世的宣传,他当然知道水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这种东西,一旦用尽就需要几十年上百年再积攒。
“主上放心,我这引水工程,不仅仅用的地下水,也能储存降雨和山上的融雪。”
“而且近些年来,整个河西的降雨都在增加。”
苏泽问道:“整个河西走廊的降雨都在增加?”
苏淼点头,在一旁的安娘子也说道:“这是真的,近些年整个西域的降雨都在增加,很多绿洲都扩大了。”
西域降雨增加,这是气候开始变暖的预兆吗?
说起来苏泽在洛阳的时候,就听说洛阳的夏季越来越热了。
西域这些城邦,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很大,有些国家的兴衰都不是因为外敌,而是因为自然。
比如著名的楼兰古国,曾经是一个西域影响力很大的邦国,但是随着气候变迁而逐渐凋敝,后来都变成了一座鬼城。
隋唐对于西域的征服和开拓,固然有隋唐国力上升的原因,另外一个原因也是西域绿洲扩大,让西域重新繁荣起来,也让各城邦能够有足够的食物驻军控制。
苏泽又看向祁连山,在高原上也有一头猛兽,随着气温升高而逐步觉醒,这头名为吐蕃的猛兽在中晚唐击败了大唐控制了西域。
也如同命运双子一样,吐蕃最后也随着气温下降,和大唐一起覆灭。
收起这些思绪,既然确定了苏淼的工程不是竭泽而渔,敦煌南的坎儿井工程能够给敦煌提供更多的农田,苏泽下定决心开始施工。
那些高车俘虏被调配到了这里,开始了这场自然轰轰烈烈的改造工程。
不过苏泽还是叮嘱苏淼,不要想着一下子办成一个大工程,而是将工程拆分成几期计划,最后在今年完成一期后再弄下一期。
苏淼很满意苏泽全盘接受了自己的计划,对于这些小更改他点头同意了。
苏泽和安娘子返回到敦煌城的时候,正好遇到了朝廷派来宣读诏书的使臣。
这名宣读诏书的行人满脸的疲惫,他从洛阳出发,风尘仆仆的赶到了河州,却听说苏泽已经前往更远的西海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