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赘婿贱籍、血洗前尘、该杀谢观!

    385、赘婿贱籍、血洗前尘、该杀谢观! (第1/3页)

    邀仙楼三楼。

    “鸿儿,何苦至此?”

    谢老太君悲从中来,苍老的脸上都是泪水,一手搀扶谢鸿,泣不成声。

    谢鸿神色泰然,语意坚决:“母亲,家遭此难,儿岂能置身事外?”

    赵夫人面色苍白,美眸含泪,梨花带雨般哀声道:“老爷,你若离去,吾等孤儿寡母何以为继?”

    谢鸿决然转身,“我仅赴书院求学,母亲和夫人勿需过分挂怀。”

    闻此言,谢老太君悲痛难抑,“此去书院,怕是再难归来?”

    谢鸿宽慰道,“二哥不日即返汴京,母亲安心便是。”

    一旁袁夫人,虽故作哀戚,然眸中喜色难掩。

    原因便是!

    刚刚大齐军中带来一则消息,三楼也是震动。

    谢灵于西陲借群芳宴之机,于朱崖郡大败大隋敌军。

    一战斩敌十万,收复了失地。

    如此喜报,苏相欣喜至极,直接恢复了谢灵的爵位——定远侯。

    下旨年初就会归京。

    三楼的九大姓之人听闻此讯,无不面色复杂。

    有人震惊,有人欣喜,神色各异。

    本是一件喜事,悬镜司却有密报奏,谢家与三真一教相勾结。

    大喜之后的一场泼天大祸。

    最后谢鸿上了四楼才平息此事。

    苏相已经吩咐谢家此事揭过,不予追究。

    三先生便邀请谢鸿进书院读书。

    九大姓都知晓,名为读书,却是一种囚禁。

    谢家两兄弟都只有一人在朝中活动。

    谢灵竟然归来,谢鸿就要隐去。

    所以赵夫人脸上才有欣喜之色。

    三先生下楼,谢鸿跟着离去。

    赵夫人泪眼婆娑,望着谢鸿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不舍。

    谢老太君轻抚赵夫人肩头以示安慰,随后眼神转冷:

    “皆是那孽障闯的祸。”

    “给家门带来不幸,还连累了鸿儿,苏相三先生宽宏大量不予追究,谢家可饶不了他。”

    二院主母赵夫人也是道,“母亲,你可要为我们做主。”

    “这大院的公子,害得我们老爷好苦。”

    言罢,赵夫人泪如雨下。

    谢老太君的目光转向大院的袁夫人。

    袁夫人也是连忙道,“老太君,谢观虽是大院弟子,可是他的母亲是一个卑贱下人,从小又没有开蒙,算不得谢家子弟。”

    “此事全凭老太君做主!”

    一个谢观自然当不得袁夫人庇护,今日他也算是看明白了,谢鸿远离朝堂多年,大齐朝中还是对其推崇有加,苏相和三先生同样如此看重。

    当年谢灵在行伍之中,由谢鸿在家赡养老母,治家的那段日子,袁夫人每次想来都是对其有着忌惮。

    谢老太君冷然道,“明日之后,原定将谢观入赘到李家,将户籍送到朝中户部,谢观不记录在谢家,划成平民贱籍。”

    赵夫人眼中满是疑惑与不甘:“老太君,为何不直接将谢观逐出谢府,反而是让他入赘?这岂不是便宜了他?”

    袁夫人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意:“妹妹,你也不必太过忧心。若是昨日之前,倒也无妨,直接将谢观赶出谢家便是。可今日谢观在群芳宴上出尽风头,诗作惊艳四座,已是名声在外。若是此时将他逐出谢家,只会让人觉得我们谢家容不下人,落得个妒妇之名。”

    赵夫人闻言,目光扫向四周,果然见不少人仍在低声议论谢观的诗作,眼中满是赞叹。

    她心中一沉,知道袁夫人所言非虚。若是此时将谢观逐出谢家,不仅会坏了谢家的名声,还可能引来更多的非议。

    更何况,谢家也不可能将谢观与三真一教勾结之事公之于众。

    毕竟,此事牵扯甚广,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害了谢家。

    大院和二院虽是纷争不断,却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赵夫人一口银牙几乎咬碎,愤愤道:“他一个奸生子,凭什么!人凤勤学多年,每日读书废寝忘食,这世道怎么如此不公平!”

    袁夫人轻轻拍了拍赵夫人的手,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安抚:“妹妹,你也别着急。谢观虽一时得意,但终究不过是个庶子,翻不起什么大浪,再怎么折腾,也不过是昙花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