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军训(二合一)

    第240章 军训(二合一) (第1/3页)

    经过不断地磨合调整,新生们也都渐渐找到了最合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开学后的第二周迎来了中秋节,高一年级连着周末放了三天的小长假,方为采苓知意三人也回了一趟家,又从家里搬来好多东西。

    柳知意恨不得把书架都给搬过来的,徐采苓则把自己从小到大收藏在抽屉里的‘宝贝’们都收拾了过来。

    “……你们这是打算以后不回家住了吗?哪用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往这里搬啊!”

    “什么杂七杂八的,都是很重要的东西好吧。”

    “那就算要带,每次回家带一点也可以啊,反正很多暂时也用不上。”

    “能拿就多拿点呗!把东西都带过来之后,没时间的话就不用每周都回家了呀,回去一趟就两小时,好远的!”

    “?”

    得,一开始家里人还担心她们在外头住不习惯,会天天想着回家,结果倒好,俩少女别提住的多开心自在了。

    进入到九月的第三周之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便基本定格了下来。

    三人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下楼去吃早餐然后去上课,阿芳包子铺成了方为三人的‘早餐食堂’,因为她家的早餐真的挺好吃,不管是包子还是炒米粉都很不错,一来二去的,都跟老板娘夫妻俩混熟了。

    小区里的老头老太们也都基本认识他们仨了,周二中午那会儿,在老大爷的介绍下,方为家小区里的另一套房子也成功地租了出去,八百五一个月,租客是外地在这边上班的一家三口。

    家里在桂花路的四间商铺也都租了出去,每个月光是租金,就有稳定的大几千块钱收入。

    收租的活儿自然就落到了方为头上,以后每个月初,方为都得去‘辛苦跑一趟’去收租,做个账统计一下,给老爸上贡租金时,方先锋还很财大气粗地让他自己先收着,平日里别管他要钱就好。

    方为可不跟他客气,自然美滋滋地收下,这要是换做别的高中生来,父母可不敢让孩子拿着那么多钱,但方为不一样,方先锋和田喜兰对自家儿子的品性和能力再了解不过了,要是连这点小小的钱都管不好,以后哪敢将家里越做越大的贻贝产业交到他手上啊。

    从那天中午回家午休开始,只要不是刮风下雨的天气,方为三人现在每天在学校吃过午饭便都干脆回家午休了。

    主要还是知意和采苓要回家去跟他一起睡,为此三人还买了新的饭盒过来,中午就不在食堂吃了,用自己的饭盒打包了饭菜,直接带回家去一起吃。

    没办法,原本的‘五人就餐小队’,王雨珊和杜佩佩就搞起了小团体,现在她俩打了饭后就不管方为采苓知意三人了,她们自己在食堂吃……

    下午的课上完之后,三人依旧每天放学后去田径场跑五圈,跑完圈方为去打球,俩少女就回家洗澡,回来再一起吃晚饭和上晚自习,上完晚自习再一起回家。

    每逢周二和周四的第一节晚自习,方为和刘波还有赵玥婷都要去参加数学竞赛小组的课程学习。

    比起日常的课程来,竞赛的课程难度可就要高得多了。

    班主任梁老师是数学竞赛的指导老师,平日里他在班上讲数学课都讲的很细很啰嗦,但在讲竞赛课程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细了,以至于连方为都感到了不小的压力,偶尔不小心走了神,再想跟上梁老师的思路,就得费不小的劲儿。

    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基本都能跟得上的,而在一同学习的其他竞赛小组成员,有不少人都萌生了退意。

    梁老师对此也相当宽容,完全不像平日讲课那样要求班上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听,对于竞赛小组的成员,他说的最多的就是:‘竞赛这条路不是每个人都合适,你们要是觉得自己跟得上,或者感兴趣,那么就留下来继续学,若实在觉得自己不合适,跟我说一声,下节课开始就不用来了,留在教室里加强自己的基础学习。’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参加竞赛小组的成员一天比一天少,原本第一天足足有四十多人的,到了第三周的周四晚上这会儿,教室也变得空荡起来,只剩下二十人出头了。

    见人一下子少了这么多,梁老师也有些哭笑不得。

    “我知道竞赛这条路,对你们在座的绝大部分人而言也是挺难的一件事,基础课程学得好,不代表竞赛就能学得好,但暂时学不懂没关系的,只要你们感兴趣,能一直坚持下去学,不说在竞赛上取得多么好的成绩,只要能看懂题目,那也说明你们有了一定的竞赛思维,再看平日的基础学科题目时,就没有什么能让你觉得难的,对你们的日常学习也有极大的好处。”

    “能坚持听到现在的同学,我相信你们对数学也是有一定兴趣的,不妨再多坚持几节课,不然离开后可就再回不来了。不是说不能让你们回来,而是回来后,你们就更跟不上了。”

    方为见着梁老师匆忙挽留的样子也觉得好笑,怕是梁老师之前也没想到,才不过几节课时间就跑了这么多人吧,再不挽留挽留,可真的就要跑光了。

    方为也很理解那些提前退出竞赛组的成员,毕竟沮丧感和受挫感太强烈了,在进组之前,其中哪位不是对自己的数学成绩有很高的自信啊,来到这里之后,发现居然连老师讲课的思路都跟不上,心里便自然会泛起嘀咕,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很多不了解学科竞赛的人会认为,起码要拿到省级一等才算成功、或者进了省队拿了国奖才算成功、或者进了国家集训队拿了清北保送资格才算成功。

    这个确实不假,在当下这会儿,能拿到省一等基本就能保送部分985高校或者拿到降分录取的资格了,若是获得金牌且进入国家集训队,就可以免除高考,保送清华北大,且专业任选。

    听着相当诱人,也因此令得很多竞赛生对于学科竞赛,更多的是功利性。

    但其实不然,竞赛对于学生的帮助绝不只是这样,也不能以简单的奖项或者保送来评价是否获得成功,拿奖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没拿到奖也并不是所谓的一无所获,就像梁老师说的那样,竞赛的学习带来的更重要的是思维层次的提升。

    这种思维和思考的方式改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也不需要什么天才般的智商,只要肯去钻研和思考,也会有受益匪浅的收获。

    事实上方为也并没有决心要走竞赛这条路,对他而言这更像是一种基于自己的兴趣,开拓思维的一种学习。

    学习并不都是痛苦的,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感受那种自身不断成长变得充实的体验,是很奇妙的,也相当令人上瘾。

    这样松弛、不功利的状态,反而令得他在竞赛的课程学习中越发地游刃有余。

    无如意外的话,方为的目标高校是复旦,心仪专业是金融或者数学。

    数学是金融的重要基础之一,这两个方向他都挺喜欢的,具体选什么以后再说。

    至于为什么不把目标定在清北,主要还是自己对于复旦比较特殊的情节吧。

    当年他上班工作的地方,就在复旦的旁边,平日里空闲的时候,没少去复旦逛过,看着这顶尖学府的校园、看着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他最常感慨的就是,若是自己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