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稿子又没写名字?怎么就不能抢了?

    第346章 稿子又没写名字?怎么就不能抢了? (第1/3页)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江弦哼哼着这会最流行的腊八歌,准备跟江珂和他爹仨人一块儿去去买点节前特供。

    虽然江弦家不咋缺票,但节前供应的年货票券不用白不用。

    他妈和朱琳早已将事先将年货票券小心的剪成邮票大小,好让他们爷仨随同钞票一块儿揣在怀里。

    “江弦,出去了?”

    “张老师,你怎么来了?”

    看到胡同口推着自行车过来的张守仁,江弦有些意外。

    “这不是代表咱们《十月》,赶在春节前慰问慰问你,给你拜个年么?给你拿了点点心,别嫌弃。”

    “哎呦,客气了客气了。”

    江弦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挺诚实,见张守仁一样一样的往外掏。

    有香油,有酒,有白糖,有粉丝,有麻货,还有一些糖果糕点,连石碱都有。

    “太客气了,这我还用置办年货?咱杂志社都给我置办整齐了。”

    “应该的。”

    张守仁笑道:“这艾窝窝刚蒸出来的,也就是趁着春节,平时咱们京城的小吃店都买不着这个品种。”

    江弦有些感动。

    张守仁这明显是用心准备的,不枉给他们《十月》写了《高山下的花环》。

    张守仁一来,他也干脆不跟着他爹和江珂去置办年货了,拉着他去家里喝茶。

    “都听说了,聂华苓女士的‘国际写作计划’邀请你了?”

    “哟,这事儿你都知道?”

    “必须的,聂华苓和咱们作协都有来往,她最后决定的人选中作协都是知道的,恭喜你啊江弦。”

    “有啥恭喜的?”

    “我虽然没去过,不过听一些回来的同志给我说,那边和咱们国内差别特大,建设的特别好,你去了不也能感受感受z本主义社会?”

    “那些都是糖衣炮弹。”

    “少来。”

    张守仁一脸笑意的看着他,心说你就端着吧。

    “你抓紧这段时间找渠道换点外汇,去了国外好用,我给你找几个熟人,之前咱们国内的作家出国好些都找他们。”

    “不用了。”

    江弦摆摆手,喝一口茶,“我已经写信回绝聂华苓女士了。”

    “你回绝了?!”

    张守仁腾一下站起来,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江弦,“你没开玩笑吧,那可是去美国的机会啊,你就这么回绝了?”

    “其实也没啥可去的,以后有了机会再去吧,我也没什么时间.”

    “.”

    张守仁盯着江弦看了许久,确认他没有逗自己,这才一脸遗憾的坐下。

    他是真想不通,“国际写作计划”其他作家趋之如骛,怎么到了江弦这儿他还嫌弃上了?

    刚才他提起“国际写作计划”的时候,见江弦一脸云淡风轻,还以为他是端着。

    没想到他是真不在乎。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毕竟江弦已经写信回绝了聂华苓。

    “你可真舍得。”

    “害,以后机会多着呢,这个“写作计划”明年又不是不办了。”

    张守仁一想,倒也是这个道理。

    即便江弦今年回绝,明年他依旧会是“国际写作计划”优先推荐的人选。

    叹一口气,张守仁又道:“你最近那篇《最后一个匈奴》,我已经看过了。”

    “哦?这么快?”

    江弦意外,《延河》毕竟只是陕西作协的刊物,发行以后竟然能这么迅速的传来京城?

    “毕竟那是你的。”

    张守仁说,“跟上你,《延河》可是在京城好好火了一把,甭管是书店还是售报点,都卖脱销了。”

    江弦轻笑一声,“你觉得怎么样?”

    “好啊。”

    张守仁毫不犹豫道。

    似乎是觉得自己说的太过简单,他又补充一句:

    “轰轰烈烈,传奇又带有武侠的气概和氛围!”

    “不仅时间线复杂,跨度大,主题还多样且深刻,读起来非常震撼。

    而且你这部,兼有历史性、革命文学、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