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两大模型

    第205章 两大模型 (第2/3页)

力去工作。

    结果就因为徐源一个人的加入,便让情况瞬间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但拿出了更适合且保险的轨道方案,还很快完成计算最终使得探测卫星提前发射。

    而这次集团把飞行器空间对接轨道的任务交给空间技术研究院。

    他们部门自然又是主要负责团队。

    关键所面临的压力要比上次大的多的多。

    很简单。

    探月卫星作为国内航天史上首次发射,尽管是一个里程碑项目比较重要,但就算失败造成的影响起码有限不是太大问题。

    毕竟根据各国统计的数据,历史上首次发射探月卫星便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

    失败也权当是积累经验。

    可天宫一号航天飞行器和载人飞船的对接不同,这关系到后面国家能否搭建自己的空间站。

    从组建国际空间站被国际拒之门外,到众议院签署文件进一步针对,国内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说一直都处在劣势中。

    只有搭建出属于自己的空间站,才能让海外知道先前的决定日多么错误。

    总之别人越不希望你能做到,那便偏要做到。

    外界不是说独自搭建空间站是不可能的事情,属于非常愚蠢的做法。

    更不可能掌握空间轨道对接技术。

    那么当这些全都变成事实时,不知道真正愚蠢的又会是谁。

    这些肖信斌在会议上已经不知道听到了多少遍,而心里的目标也越发坚定。

    说什么都要解决空间轨道对接技术。

    好在正当他们部门陷入困境时,陈建方又把徐源给请了过来帮忙。

    本来今年春节大家基本都没有回家,面对技术上的难题心情相对比较低落,在得知徐源将会帮忙参与空间轨道对接的计算时,可以说瞬间大家便兴奋激动起来阴霾一扫而空。

    徐源在探月卫星轨道上便表现出了优秀实力,这两年又取得了新的成就。

    显然水平应该更高才是。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空间轨道对接技术,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徐源听完肖信斌的回答点了点头,然后加快脚上速度朝着会议室赶去。

    要对空间环境模型创新,就需要大量的空间环境监测信息参数,单凭国内监测站的信息,肯定是无法满足新模型建立的。

    必须要在国际上大量收集。

    不多时。

    徐源和肖信斌来到会议室,推门进去后入眼便是几个熟人。

    正是项目负责人陈建方,以及轨道部门主要研究员高铎教授。

    两人看到徐源进来后,脸上立刻堆出灿烂笑容连忙站起身打起招呼。

    “咱们的徐教授终于来了,快进来坐。”

    徐源这时嘴角也浮现出笑容,近前后分别和他们打起招呼。

    其中对陈建方的称呼自然还是职务。

    随即在旁边座位上坐下后,又对高教授说:“算下时间和高教授可是有段时间没见了,也怪我来咱们研究院的次数少了点。”

    “当初就知道你小子前途无量,但这么快成长到现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