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我们是冠军!

    第131章 我们是冠军! (第2/3页)

Miller!”

    “Killer Miller!”

    “Killer Miller!”

    “终结者米勒”,这是雷吉-米勒的绰号,印第安纳人喜欢这么称呼他。

    因为他们很清楚,当年的雷吉-米勒到底拥有着什么样的“大心脏”以及“一剑封喉”的能力。

    只是时运不济,同时球队的实力每次都差了点,这样的米勒,始终没能捧起奥布莱恩杯。

    但好在……

    上帝也被他17年的坚持所感动,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苏万,也让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米勒的姐姐谢里尔-米勒今天也来到了现场,见证自己弟弟职业生涯最重要的时刻。

    听着全场的呐喊声,雷吉-米勒还没哭,她先哭了起来。

    米勒见状,赶紧过去拥抱自己的姐姐。

    这张照片被艾琳记录了下来,她觉得她可以拿这张照片去竞选“05年度体坛十大温馨时刻”。

    现场的欢呼声越来越大,米勒之后,轮到了苏万。

    这会儿的印第安纳人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用四个字形容就是:

    彻底疯狂!

    雷吉-米勒代表着过去的步行者队。

    他们期待米勒能以一个圆满的结果结尾。

    这是对他17年坚守这座城市的感谢。

    他们对苏万的情愫就有些不一样了。

    这么说吧:

    印第安纳的未来,现在全在苏万的身上。

    他们已经将苏万当成了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

    欢呼声中,步行者队全员换上冠军T恤。

    “我,我也有吗?”

    阿泰再一次变得娇羞。

    但他也没反抗,任由队友给他套上了冠军T恤。

    顿时他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扭头就要抱着苏万,来一场痛哭。

    这一个赛季,他的内心一直七上八下。

    他也怕自己毁掉了步行者队最有希望的赛季。

    此刻他总算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了。

    苏万赶紧拦住他:“等会儿伱可以抱着奥布莱恩杯,慢慢哭。”

    大卫-斯特恩跟奥布莱恩杯的出现,让这座球馆变得更加火热。

    现场的噪音再也抑制不住。

    也不怪他们这么激动。

    毕竟是队史第一座总冠军。

    有些球迷甚至喊到缺氧,却还在不断“啊啊啊啊啊啊啊”!

    等奥布莱恩杯来到了近在咫尺的地方,步行者队这一个个的也是躁动不安。

    雷吉-米勒整个手都在不自觉地颤抖。

    往年都是看别人捧杯。

    这次终于轮到他了!

    不知道怎么的,他的眼里多了一层水雾。

    17年啊!

    他从来没有哪个赛季,能像现在这样,站在距离总冠军奖杯这么近的地方看着它。

    这么大!

    这么闪!

    它已经不是美不美的问题了。

    它真的是那种,很少见的那种……

    17年,值了!

    “NBA2004~2005赛季总冠军属于……印第安纳步行者队!”

    大卫-斯特恩拿起话筒,笑容满面地宣布了冠军的归属。步行者队其他人,一起将米勒推向了奥布莱恩杯,让他成为步行者队第一个触碰冠军奖杯的人。

    雷吉-米勒还想谦让一下,他觉得苏万才是最应该第一个举起这座奖杯的人。

    结果苏万又煞风景道:“雷吉,我今年19岁,比你小了两倍都不止!”

    去你吗的!

    雷吉-米勒当即没有了谦让的意思。

    奥布莱恩杯被他高举的那一刻,全场再一次欢呼声雷动。

    轮到里克-卡莱尔讲话,他诉说这一路走来的不易,从奥本山宫到这次的康塞科,最后他道:“这是我见过最有韧性的球队!”

    注意他说的是“见过”,而不是“带过”。

    因为在他看来,他只是负责了战术部分,而在精神方面,带领这支球队前进的并不是他。

    是……

    苏万!

    “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迈克尔-乔丹的影子,我相信他会在未来成为这个时代最好的二号位之一!”

    语出惊人,现场记者纷纷记录下卡莱尔这番语录。

    在他之后,轮到拉里-伯德讲话。

    他说起了当初交易得到苏万的心路历程,一如既往地装比道:“很多人都以为我在进行那笔交易的时候,会很紧张,但其实,我从来没想过我这次的交易会失败,更别提紧张了,我的眼光从来没有错过。苏万也证明了这一点!”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说到苏万,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个赛季步行者队的转折点。

    他们讲话期间,装着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奖最终得主的信封也到了大卫-斯特恩的手上。

    苏万倒是不紧张。

    他拿总决赛MVP的理由有很多:

    场均24.5分5.5篮板4.5助攻2.5抢断2盖帽。

    其中得分、抢断还有盖帽都是步行者队内最高。

    他是步行者队的战术体系核心。

    不管是“助板打法”还是挡拆战术,亦或者是带着“小球理念”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