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石板大米养强兵?欧洲的重商主义【求追订】
第425章 石板大米养强兵?欧洲的重商主义【求追订】 (第1/3页)
“在汉武帝看来,当时东北的扶余才是大汉边患,因此汉武帝很带英的将该部落设为玄菟郡下属的高句丽县,以扶持高句丽来对抗扶余。”
“嗐,只要不流汉人的血,他们爱咋打咋打呗。”
老朱、朱标听到这里,明白“带英”是何意了——大概就是扶持一个少族对抗另一个少族的羁縻之策呗?
说起来这确实是汉朝老祖宗就会的手段,如今大明在中南半岛、缅甸亦用的是类似政策,只待到了时机合适时,再收拾那几个跳得欢的。
视频后面讲起了高句丽在大汉爹扶持下的发展史。
其获得了汉人先进的农耕、冶铁等技艺,在与扶余征战的同时也陆续吞并东北边的小部落,不断发展壮大。
到了西汉末年,高句丽见大汉内乱,就想摆脱大汉爹的掌控,自立一国,结果被王莽派兵一通狠揍就老实了,以至于都没能在西汉末年的历史上留下几笔记载。
等到了东汉末年,高句丽又觉得机会来了,立国之心再起,结果被曹操派兵一顿狠捶,再次老实了下来。
在史书中,则成为了一个与乌桓等东北少族一样依附于汉人王朝的小角色。
直到五胡乱华之际,高句丽才得到真正立国并全面发展壮大的机会。
只见视频中出现一幅地图,以绿色代表的高句丽,原本只占据东北数县之地,却在五胡乱华之际向东、北、南三个方向出兵,领土也随之不断扩大。
“在中原这个巨人享受着商鞅发明的行为艺术(分尸)之际,高句丽不仅趁机吞并了后世东三省的大片土地,甚至向南占据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后金的东北亚强权。”
“并且这个政权不止懂得游牧和渔猎,还掌握了先进的农耕、冶铁等技术,且使用汉字的高度汉化政权!”
“就像迦太基之于罗马,加拿大之于阿美莉卡,是一个摹仿中原王朝的地方强权。”
“他们往往在攻占一个地方后就将当地人赶跑或奴役,然后另迁高句丽人来同化巩固。”
“事实上,如果你看过平壤高句丽王城复原图,就知道它被汉化多深——其宫殿规模直逼汉代皇宫,完全就是东亚小汉朝的做派···”
讲完了高句丽在五胡乱华时期的扩张史,视频终于讲到了古代东北地区出强兵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东北地区铁矿资源丰富,只要少族掌握了冶铁技术,兵甲往往相当精良,披甲率很高。
其二,东北地区盛产大仓鼠(熊)和金渐层(老虎),而东北少族不论种不种田都有渔猎的习惯,所以能锻炼出一批又一批的勇猛战士。
如果说上述两个原因是老朱、朱标所能想到的,那么视频讲的第三个原因就完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东北地区除了有丰富的渔猎资源给人提供蛋白质来源,还有肥沃的黑土地,并且其中一些还不是一般的黑土地。”
“因为那里有很多土地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其底层是火山岩层,上层则是植物腐殖和火山灰形成的肥沃黑土,其中蕴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远不是一般黑土地能比的。”
“后世当地种植的大米不叫东北大米,不叫五常,而是叫石板大米。”
“大唐灭高句丽后做的一件事,就是将当地的石板大米当做皇家贡米。为啥呢?因为古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