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生活

    第22章 生活 (第1/3页)

    距离1186年的5月,已经过去两年了,外约旦这片土地,经历过盖里斯的时代,如今又在约翰等人的带领下,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变化。

    从基本的衣食住行,到高端点的药品生产,乃至于武器的自给自足,基本上都铺开了摊子。

    这些商品的富足丰满,使得这里人的生活日新月异。

    在斯卡尔村的一间书房里,安托万回想起过去这一年的生活,就觉得格外不真切。

    他从一名卡拉克城里的堂区神父,如今已经成了斯卡尔村这处教团圣地的负责人,负责着这片土地的运转。

    每天都需要去撰写大量的资料,整理理论。

    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他从自己书桌里,取出一枚金币,然后又取出几张供应劵。

    主要是有硫磺皂还有白糖的。

    这些商品价格不菲,市面上供不应求,为了能够满足本地人的需求,往往都要施行限购才行。

    他将枚金币,还有供应劵交给了身旁的学生,让对方帮自己跑个腿。

    安托万回到自己的书桌前,开始继续他的工作。

    在他的书桌上,放着五本厚厚薄薄的抄写笔记,这是盖里斯提供的原始理论核心。

    安托万现在正凭借自己深厚的神学知识,围绕这些理论核心,不断丰富教团的教义。

    安托万的目标之一,就是确立这样一个观念:灵魂属于上帝,而肉体归于世俗,太平教团的存在意义便是让人间成为天堂的倒影。

    为此,他不可避免地再次重申了“因信称义”这一理念。

    事实上,因信称义的概念并非马丁·路德的独创。

    早在基督教初创时期,使徒保罗便以反律法主义的形式提出了类似的思想。

    这里涉及到宗教史和一个基本的宗教世界观的转变。

    首先要了解亚伯拉罕诸教。

    它们之所以被称为亚伯拉罕诸教,是因为它们在文化起源上有一个共同的始祖——亚伯拉罕。

    据传,亚伯拉罕是诺亚的第十代后人。

    至于亚伯拉罕是否真的存在,这依然存有争议,毕竟除了犹太人的记录外,没有其他独立的证据来佐证他的存在。

    据说,上帝曾因人类的罪恶降下洪水,几乎灭绝了所有人类,唯有诺亚的后代得以幸存。

    洪水之后,上帝与诺亚立约,不再用洪水毁灭人类。然而,人的原罪并未消失。

    于是,上帝选择了亚伯拉罕,与他立下新的契约,命他前往迦南,宣称只要按照神的律法生活,亚伯拉罕的后代将会得到神的赐福。

    这个承诺在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后裔身上得以兑现。

    以撒又称闪,是神话上的闪米特人祖先。

    雅各是以撒的后人,经历了与神角力事件后,他被改名为以色列,也成为以色列民族的祖先。

    以色列有十二个儿子,他们各自繁衍出众多后代,构成了以色列的十二支派。

    最终,只有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存留下来,而便雅悯支派由于人数稀少,最终并入了犹大支派,自此以色列的后裔只剩下了犹太支派,即犹太人(其实还有撒玛利亚人)。

    犹太人严格按照亚伯拉罕与神的契约生活,遵循摩西的律法(即《妥拉》)及其衍生的戒律,过着戒律森严的生活。

    这些律法规定了如割礼、食用洁食等严格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文化圈,这便是犹太教的起源。

    犹太教只传给犹太人,认为唯有亚伯拉罕的后裔才有资格得神赐福,其他人则无此福分。

    然而,在基督教的世界观中,这一观念被打破了。

    注意,是在基督教的世界观中。

    在犹太教的传统世界观中,耶稣并不被承认是弥赛亚,因此被视为“伪先知“。

    基督教的起源是耶稣及其门徒们将犹太教的教义传播开来,最初的基督教仍保留了大量犹太教的戒律和生活方式。

    严格来说,早期的基督徒可以被看作是精神上的犹太人:他们没有犹太血统,但按照犹太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