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发售前夕
第八十七章 发售前夕 (第1/3页)
梧桐院。
二月十二号。
距离《小芳》在中央电台的播出已经过去了两天。
再加上燕京日报的报道,也让很多人知道了这首歌以及芳草这部。
而一切的始作俑者,正在家里掀房顶。
昨天电视机买回后,晚上试了下,结果天线在堂屋里信号很差,画面看着不太清晰。
于是程开颜一大清早跑百货商店搞了个鱼骨天线回来,给电视接上。
这会儿正在房顶调试天线呢。
“妈——有没有台?清晰不?”
“开颜!把天线再调一调……”
徐玉秀在堂屋里喊。
“啥?天仙?哪儿来的天仙?”
程开颜搭了个梯子,上到自家房顶。
外面风大吹得呜呜叫,还带着沙子,他差点听错了母亲的话。
现在哪儿来的天仙,等以后结婚生娃再说吧。
他看向身旁竖着的一架鱼骨天线,天线底下放了块带窟窿的红砖,竹竿子绑着天线插窟窿里面。
再拿几块大砖压在上面,确保不会被风吹动,这才朝着电视台信号塔的方向调整过去。
所谓鱼骨天线,就是一种用于接收UHF(超高频)电视信号的天线,因其形状类似鱼骨而得名。
在北京,电视逐渐普及到家庭,人们对电视的需求越发大了。
电视机出厂就配备有室内天线,也就是俗称的“羊角天线”,但这种天线通常效果不佳,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
为了能够接收到更多的电视频道以及更好的电视信号,很多家庭都会在房顶安装鱼骨天线。
尤其是在广东、福建等地区,由于地理位置靠近香港和湾湾,当地居民为了接收香港和湾湾的电视节目,常常会安装鱼骨天线。
因此也生出不少事端来。
《羊城晚报》将会刊发《“香港电视”及其他》一文,将香港电视说成是“心灵的癌症”,主张拿掉“鱼骨天线”,对香港电视的利弊、良莠,理论家们争论不休。
粤地城乡“鱼骨天线”林立,为对付香港电视“入侵”,许多地方派出消防车高空作业,强制拆除“鱼骨天线”。
后来当红“朦胧诗人”舒婷在《黄昏星》诗中吟道:“烟囱、电缆、鱼骨天线,在残缺不全的空中置网。”
“好了!有台了!”
程开颜听到这话,才将天线固定好,从长梯子上爬下来。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一转头发现院子里不少人都用好奇的神色,打量着房顶上的新鲜玩意儿。
“开颜,你家买电视机啦?鱼骨天线都安排上了。”
王翠花趴在窗户上,仰着大肥脑袋,满脸好奇。
乖乖,这可是电视机啊!
程开颜这次去江城改稿子怕是赚了不少稿费吧?
连电视机都买得起,好几百块钱呢!
“是啊。”
程开颜抬着梯子送到院墙角落里,转身不咸不淡的说。
“那啥……大娘能上你家看电视不?大娘没啥文化,就想见识见识高科技。”
王翠花笑嘿嘿的指着程开颜家的大门,大言不惭的说。
“是啊!开颜哥,咱能来看看电视不,我们院里就你家有电视,听说最近在放《大西洋底来的人》,可好看了。”
尖嘴猴腮的肖文远跟他三个姐姐招娣、来娣、盼睇,四人站在自家门口,咧嘴笑着说道。
“开颜,我们家建军可是帮了你大忙啊,不然你写的歌哪能这么快就传到北京城来了,还登上了中央台!看看你家的电视不过分吧?”
蹲在水沟子旁边的赵大娘,心中不爽。
前天,她从菜市场买菜回来,她终于听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自家儿子真的只是写了封信,收到一封信而已,除此之外什么好处都没有。
甚至他推荐的那首歌儿,还是人程开颜写的,给人家做了好事。
什么当播音员那都是假的,心里最后一丝幻想也破灭了。
真是蠢材,难怪只上了个中专。
不过赵大娘想了想,也不怎么在意,反正自家瑞雪还是第一个大学生,独一份,就这够她嘚瑟的了。
今年放假之前,还得了奖学金呢!
“嗨,都是街坊邻居,看个电视算什么,都来啊~一个人交个几角钱电费就行,这玩意什么都好就是电费太贵了,不然让你们随便看!”
程开颜拍拍胸口,语气十分豪放,光听这语气就让人喜上眉梢。
再一听这话却让人眉头一皱。
众人心中腹诽不已,好家伙,蹭个电视尝尝鲜,还让我们交几角钱的电费?
你资本家啊?这么会吸血!
……
程开颜扫视一周,没人接话茬。
几角钱,一两顿饭钱呢,谁愿意花这个钱看电视啊。
程开颜达到目的,随即转身进屋,把房门合上,故意只留出一个极小的缝隙。
桌子上,电视屏幕漆黑一片。
众人围绕着电视机坐,王樯阿姨跟詹叔,老妈,还有小丫头詹心语,以及赵瑞雪姐弟俩。
“颜哥哥我们看电视吧。”
看到程开颜进来,小姑娘终于是忍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