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熟悉的节奏,熟悉的味道,楚世昭从来不打顺风局!
第133章 熟悉的节奏,熟悉的味道,楚世昭从来不打顺风局! (第2/3页)
在楚世昭的视角中。
桓盛在他这边是明忠。
而且只是在他手下是明忠,在永晋帝麾下,在其他皇室麾下,桓盛就是明反了。
桓节就是完全的第三方,他从来没有主动表态过要为单独的哪一位效力。
楚世昭彻底掌权的时候,桓节的凉州军团也是独立的第三方军团,楚世昭可以调度,可以命令桓节出兵,但指挥权是在对方的手上。
所以,楚世昭现在只能给桓节标识一个‘内奸’的身份,他可以帮楚世昭,也随时可能跳反。
故此,楚世昭不能将希望抱在桓节身上。
这场主动出击的战役,最主要的战场,最关键的地方,仍旧放在武振这一路中央军的身上。
傍晚悄然来袭。
武振在长安的校场上誓师,楚世昭这一次是以宗室将领的身份安布在了诸部将领之列。
在武振清点各部将领所在的主要攻击路线,安排主攻方向时,楚世昭这一部安排的位置,还是比较靠后的位置。
武振这样安排,其实是对楚世昭最好的保护。
前线的部队奇袭成功了,打开了缺口,楚世昭这边的末路军就是最佳获取军功的位置,受到伤害最小,最容易混到军功。
奇袭出现了意外,楚世昭这边的末路军也可以立刻退到城中,保持编制,而楚世昭作为亲王也不会因此战死。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稳妥起见,也是保全自身的最好办法,战事打赢了,楚世昭战死了,武振还是会倒霉。
楚世昭倒是不在意武振对他的轻视。
毕竟楚世昭最早对出城迎击的主张是秉持反对意见的,在这一战上,他是少见地保守了一次。
无论怎么说,在模拟推演里已经验证了这么打很容易出问题。
现在楚世昭既然阻止不了,那就打呗!
他本身就是最主张战斗的一派。
只是楚世昭经历过的战争太多了,也看过太多将士的牺牲,见过了太多将士的家属涕流满面的画面。
所以,像这种冒着极大风险,得不偿失的战事,楚世昭不想将士兵的生命当成谋取晋升之位的垫脚石,行走的军功。
在武振义愤填膺的誓师宣言过后,大周王朝的将士们大多受到了鼓舞,准备迎接这一场捍卫长安的战事。
校场上摆上宴席,武振提前向将士们发放接下来三个月的军饷,每个人都补上几斗米,来补贴家用。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楚世昭静待着时间的到来,武振亲自走到战鼓的旁边,富有节奏的敲击声由他敲起。
长安的吊桥放下。
整个长安的部队如翻滚的海潮,一点一点地涌出城外,楚世昭神情严肃地目视前方,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列于最后的方位。
武振坐镇中军,战鼓声落定,只在城中回荡。
“出击,迎敌!”
“我周军威武!”
武振双眉颤动,厉声怒喝,大周王朝接近六万余众的大军倾巢而出。
而趁着夜色,武振在即将接近匈奴营帐的方位,开始安排士兵注意隐匿,一点一点地将自己军队所在的位置挪过去,行军速度降到了最慢。
楚世昭按照武振的军令,在最后方按兵不动。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前列的喊杀声、火光挥舞的身影显现,楚世昭的神色凝重起来。
这意味着,大周王朝的先行部队已经和匈奴人展开了交手,这种感觉和模拟推演的感觉截然不同。
模拟推演更像是播放电视剧一般,将发生的一切,将那些记忆灌输给你。
现在的楚世昭则是直面战争。
杨方同样是难以安定,他不断地张望着附近的情况,直面战争,带给这位开国将领后人的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兴奋。
他很想要杀到前线去,可是按照将令,他也只能停在这里。
督军的王槐同样紧密地盯着前面的情况,若是传来捷报,他就要让楚世昭全军压上,像这样捞军功的机会是少有的。
看着冲天的火光,楚世昭想起了先前武振的嘱托,只要看到大面积的火光,就意味着前线得手了,就可以全军压上。
楚世昭正欲出击,却看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前方的路线一片漆黑,过于安静。
除开匈奴大营的火光外,他们似乎和前线的军队脱节了。
王槐忍不住说道:“殿下,武将军不是跟我们说过了吗?只要看到匈奴营帐冒起火光,就说明战事得利,立刻全军压上。”
楚世昭勒马,他察觉到了情况不太正常,冷静地说道:“再等等。”
王槐心里是想着趁机捞点军功,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