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节 军备

    第七十六节 军备 (第1/3页)

唐裔平民对老罗的欢迎,说到底就是对本地死水一般境遇的反抗,也是对族老们没有作为的愤怒,更是对回归故土的一种期望。尽管他们如今的血脉并不纯粹是汉人血统,但是二百年来却从没断过东方文化的传承。

    老罗对于这一点自然是心知肚明,否则他也不会抛开长老层直接招募战士和工匠。

    对老罗来说,财富不重要,土地也不重要,只有人才是最重要的,说着同样语言,能够服从并跟随他的人才是重要的。有了人,至于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唾手可得。

    所以即使和唐人营开始合作,他也从不搀和几个大家族之间的纠葛,他关心的只有两个,自己招揽的兵和工匠,还有就是东行路上的后勤。

    除了新兵营地,每天老罗必定要查询进度的就是联合工坊,这里汇总制作所有在东行路上需要的装备,东行路的准备全部是按照行军样式的方案来设计的,所以人和军备是处在等同的位置上,偏厢车和浮空车两个项目则算是重中之重。

    为了制作这两样物件,老头子李坦专门指定了杜讷和李涅来负责这个事情。

    平民长老杜讷充分发挥了他的影响力,动员了大批的铁匠和木匠,甚至还招纳了众多的妇人来缝制浮空车的气囊,还有编制固定收揽套索的皮绳,这可是个精细活,好在本地妇人的丈夫多是工匠职业,她们自然也多受家庭的影响,并不只是围绕着锅台和家务的小女人,反而非常的多能,日常什么牧牛牧马还有驾车套辕之类全都不在话下,至少几十个妇人合作缝制一个直径二十米的皮囊不过是小事一桩。

    小儿手臂粗细的皮索更是简单到家的东西,比马鞭粗了一些的东西,只不过是需要多费一点力气而已。

    同步进行的是车身的制作,木匠们选择了大型成材红松木来制作,通体没有一颗铆钉,全部是榫接结构,配合上专门熬制的粘胶,这种三米宽六米长的家伙顶多也就五六百斤,只要升力足够,上面乘坐十二十人实在是轻松不过的事情。

    最关键的也是最困难东西是燃料池的制作,这个时代可没法制作后世的高压燃气瓶,所以三四十个方案同时进行再经过五天的筛选之后,确定几个可以发展的方法,然后制作出样品来,每个需要不停地调试测试,最后选出一个复杂却又具备可行性的方案。唐裔工匠虽然比不了后世的科学家,但是绝不是史书中记载的明代吃不饱穿不暖的匠户们那样不求甚解,反而因为没有什么所谓文人“奇技淫巧”观念的压制而更加专注,暗地里老罗都经常感叹捡到宝了,他们的思路很敏锐,常常只要一个提示就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来,尽管他们没有什么理论,但是论到动手能力和对材料的熟悉,绝对不差于后世的铁匠和木匠。

    确定燃料池的方案比较负责,整个过程免不了老罗的参与,有了众多工匠的配合,仅仅十二天,一个类似煤油炉子的东西被制作了出来,炉子或者说罐子的直径大概有一米,整体用铁皮打制,用铁匠的话来说,这玩意儿也就比做尿壶麻烦些,键的气密位置都是用很古老的铅锡加热焊接手法来弄的,封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