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关于火器的改进

    第十四章 关于火器的改进 (第1/3页)

“改进?”徐光启愣道。

    “是的!改进!先说鸟铳,想必爱卿也知道,如今的鸟铳缺点很多,抛却质量问题不说,还有其他的问题,第一由于引发鸟铳需要一段火绳,所以每个火枪手都要在自己身上携带长达几米的火绳。在临战之前,他们必须先点燃火绳,因为在天气潮湿的时候,火绳极难点燃,而且有经验的战士会将火绳的两端都点燃以便随时开第2枪,这样,一根火绳是烧不了多长时间的。而且火绳点燃时也很危险,稍不小心,火星就会点燃身上背着的弹带,引起爆炸伤及火枪手自己,而且点燃的火绳在夜间很容易暴露自己,这样欲在夜间偷袭敌军简直不可能。”崇祯说着竖起一根手指;“其二,鸟铳操作很复杂这点朕不用多说了;”接着竖起第二根手指,“其三雨天不能使用。雨天会进水而不能发火。其实不光是雨天不能使用,就连风大时也不能使用,因为风会把火门上的传火药吹走。而且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有烟火药,所以射击时简直像烟雾弹一样会严重迷盲己方军队的视线。对吧”说着竖起第三根手指;徐光启听了点点头,“最后,有效射程太短了!”崇祯竖起了第四根手指。徐光启听完点点头:“陛下看来对鸟铳很了解,是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很多将军和士兵都更喜欢用弓箭!”

    “所以朕希望爱卿可以想想办法,改进下,消除这些弊端那么在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士兵们是不是就更愿意使用火器了呢!”崇祯道。

    “陛下说的很有道理!臣会竭尽全力试着改进!”徐光启认真的道。

    崇祯想了想道:“朕有个想法,爱卿看看行不行!”于是拿过纸和毛笔,开始画起来,一边画一边感叹,唉!如果是现代的笔就方便了,这毛笔太难用了唉!根据自己的印象,崇祯画了一把燧发枪的样子,虽然样式极丑,但好歹可以看出是一把枪,看着自己的大作,崇祯自己有点不好意思给徐光启看,殊不知几百年后,这幅画在拍卖行拍出了天价,最后被后世政府收藏了明皇宫博物馆,这是后话!

    “爱卿看看!这是朕根据自己的想法画的,你看看!”说着递给了徐光启,徐光启接过,皱起了眉头,看陛下画的以他的经验来看,确实是一把枪,可是看不出个所以然,主要是崇祯画的太丑了,没办法,崇祯亲自说明,自己只是在论坛看过,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只能凭印象来画,于是走下龙椅,走到了徐光启身边说道,:“朕的想法是能不能在这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还能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最重要的是应该还能降低打造的成本便于大量生产。顺便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