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迁藩

    第854章迁藩 (第2/3页)

本没什么区别。

    “这个恐怕有失公平!台湾尚未开发,田地哪里能和江南、湖广相比?朝廷这是巧取豪夺宗室的资产。”

    满清入关后,明朝宗室大量逃亡,封地成为无主之地,让满清贵族侵吞,或是被地方官府拨给了流民,而一些抗清士绅也随着明政权一路退向西南,丢弃了在江南等地的家业。

    现在明朝夺回江南,南阳等地,那原来属于宗室和士绅的土地要怎么处理,便需要有个说法。

    宗室不跑就死,这没什么好说的,但那些士绅,就像陈子龙、夏完淳等人,他们原本都是江南豪族,但为了抗清事业,不仅亲人抗清而死,家中产业也被满清侵夺,现在他们打回来了,光复了旧地,那原本属于他们的田产该怎么办?朝廷要不要给他们做主?

    这是困扰南京朝廷的一个重大问题,毕竟这些土地,已经被其他人耕种多年,中间甚至出现了几次转卖,想要一刀切,全部收回,必然引起民愤,但士绅作为抗清的主要力量,以及大明朝的统治阶层,朝廷也不能说,让他们抛家舍业的抗清之后,连原本属于他们的资产都拿不回来。

    衡阳王氏本身就是湖广豪族,大地主,王彦的出生决定了他代表着士绅的利益,所以在光复南京之后,南京朝廷便在光复之地,从新清查,将满清所发地契一律作废,由南京朝廷从新发放,并借机清丈土地,收回一部分投靠满清士绅名下的土地,还给持有地契的抗清士绅。

    对于被流民散户种植的土地,则搁置暂议。

    朝廷维护了抗清士绅的利益,但对于宗藩的封地,却一直未做任何处理,这便使得不少宗藩大为不满,不少人便凭借着皇族的身份,回到封地开始自行收地征粮,结果引发激烈的冲突。

    小民图利,而且有些宗室封地,几年没人种,已经荒废,小民从新开垦,花了力气,早当成了自家的地,哪里愿意宗室收回去。

    从法理上讲,这些地属于宗室,就像士绅的地属于士绅一样,不能说主人逃了,家产放在那里,被谁占了,就是谁的了。这便没了法度,社会也就没了稳定的基础。

    可法理也并不是说就有道理,明朝宗室不为朝廷天下作出贡献,就享有那么多土地和权利,显然对于整个天下,没有益处,那就是不合理,法就需要改。

    治国以来,王彦也有领悟,整个天下,统治阶级要享受特权,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但是这个特权得有度,统治阶层享受的特权越多,庶民的负担就越重,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