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明清湖广大决战

    第339章明清湖广大决战 (第1/3页)

    战后的岳州城,满目疮痍,家家带孝,其中有的祭奠死去的亲人,有得则是为了殉国的太仆章旷。

    岳州一战,整个岳州可谓损失惨重,战死的近两万青壮,这都需要朝廷抚恤,但王彦只剩六十万两白银,却已经捉襟见肘起来。

    这时他要奖赏诸军,而且勒克德浑并没有退回武昌,而是在离岳州三十里外的洞庭湖与长江交汇之处下寨,接下来肯定还要进行一场大战,这都需要钱粮的支援。

    勒克德浑之所以愿意从岳州撤退,除了王彦已经打下华容,大军即将援救岳州之外,便是他担心粮道和后路被劫。

    岳州原本封闭四门,只有满大壮一部两千多人游走于外,并不能对清兵造成多大威胁,但王彦打下华容之后,几万明军就腾出手来,完全可以和满大壮配合,用战船将人马经长江运到清兵的后方,袭扰粮道,甚至切断勒克德浑与武昌的联系,所以他退兵三十里,更在长江南岸筑起简易的炮台,防止明军战船,溜到他的后方。

    其实清军在湖广连续几次失败之后,局势已经偏向明军,勒克德浑如果继续猛攻岳州,就属于不智了。

    他按着王彦的要求退军三十里,让王彦从容渡过洞庭湖,虽然在气势上好像低了明军一头,但他如果不退,王彦也可以在其他地点上岸,反而会让清兵无从防备。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勒克德浑这一退,不仅可以使他的久战之兵,得以喘息,进行休整,而且还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将骑兵的优势重新发挥出来。

    如果明军要把他逼回武昌,那么就需要放弃坚城,出来同他野战,所以勒克德浑撤退,看似被迫,却是最好的选择,并非无奈之举。

    王彦也正是看透了以勒克德浑的才智,经过他一提醒,必然会选择后撤,才写下了那封战书。

    王彦之所以写下战书,急于渡湖,除了担心岳州被清兵攻破之外,便是因为他没有钱了。

    战争除了比拼军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钱粮,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