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王彦之心

    第368章王彦之心 (第2/3页)

起来。

    此外,臣还建议,借广州财力,开恩科取士,补充损失的官员。”

    首辅大臣也赞同,隆武帝只得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按两位爱卿之意,移跸广州。”

    王彦让隆武移驾广州,其实也有他的思心,他不是郑芝龙之辈,但也希望朝局向他所想的方向发展。

    自宋为蒙元所灭,汉家道统被野蛮人斩断,汉人第一次被异族彻底打趴下,此后太祖驱蒙元出中原,吸取宋亡的教训,在对外事务上,采取事事强硬的态度,甚至到了丧失了外交的灵活的地步。

    明人认为宋亡于对外族的软弱,但如今寸土不让的大明依然被异族杀得大败亏输,丧失大半河山,这就不能不引起王彦的反思,大明哪里出了问题,走错了什么路,居然到了今天这幅田地。

    穷思变,变则通,但变却不是那么简单,商鞅变秦法,秦强而商鞅卒,宋相王半山变法,以罢官告终,就连本朝张太岳,最后也被罢官免职。

    论语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时人们多用宋代朱熹的注解来解释,但王彦却有不一样的体会,习并非简箪的温习,时并非简单的时时,这时宋人的解释,已经远远无法解释论语的博大精深。

    王彦认为,此句之所以放在论语的开篇,肯定有他的用意,那是孔子再问后世之人,你要学儒家吗?

    如果要学习儒家,你有了这样的学问,遇到好的时机,可以施展,因此发达了,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但世间之事,多不如意,如果你遇不到好的时机,你可以安穷乐道。因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相同志向的,相同学问的人,你并不孤独,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万一你孤家寡人,连同道之人也没有,被逼到绝境,该怎么办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的第一句,是再问,所有的儒门子弟,你准备好继承儒门的学说了吗?那怕最后孤家寡人,还能坚持自己的道吗?最后能否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王彦熟读经书十余载,但也不敢说达到了至圣先师的要求,他还不能成为君子,也不能成为独自坚守大道的孤家寡人,做不到儒家的大我,他必须为家族,以及跟随他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