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武汉会战爆发

    第666章 武汉会战爆发 (第1/3页)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日军侵占南京后,民国二十六年(月,南京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保卫武汉。

    有鉴于武汉对于中国的重要地位,当时的日本政府和日本军方普遍认为,只要攻取了武汉,就能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

    本来按照日军的计划,在攻取了徐州之后,随即攻占河南,然后从河南沿着平汉铁路线向南进攻,配合沿着长江西进的华中派遣军,两面夹击夺取武汉。其主攻方向为北路,然而日军在豫东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攻占河南的计划也化为了泡影,而日军又急于攻占武汉,因此不得不改变策略。制定了以华中派遣军为主攻部队,沿着长江西进,华北派遣军作为辅助进攻,集结于合肥,翻越大别山进攻武汉的作战计划。

    早在南京沦陷之后,中**队方面就在积极筹备保卫武汉,1938年6月,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最新的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线,保持部队高度的机动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以空间换时间,最后转变敌攻我守的战争态势。按此计划,老蒋自任总指挥,调集第五、第九战区全部兵力和海空军各一部,沿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组织防御,准备持久作战。主要目的一在于以空间换取时间,内、外战线结合,消耗、挫败敌人;二是及早内迁工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