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三弦
第1162章 三弦 (第2/3页)
当然,对听众而言,也可以不去管那么多,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就是什么,不同的演奏家和交响乐团来演奏,给人的感觉也都不一样。
说不上谁优谁劣,只是风格上的问题,民族音乐也不可能抛弃传统文化,这也是民族音乐的使命,继承灿烂辉煌的文明。即便外国人不理解,对中国人来说,却是极其有代入感的,稍微了解些传统文化,就特别引人共鸣。
就像是她们前几天演出的《梁祝》,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凄美哀伤的浪漫爱情故事,就特别能激起大家心底的共鸣,甚至能自动脑补出很多画面来。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梁祝故事熟悉,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了解的情况下。
在外国人看来的话,还是缺乏一些认识的,那感觉,就像是我们听《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代入感不强,也没办法真正领会更精髓的东西。
秦放歌给余晓霞的这三弦,主题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关于王昭君,于太多的故事和传说,也给秦放歌更多挥想象力的空间。三弦在表现这些故事和情感的时候也特别有力,悲欢离合,民族大义与自己荣辱时,也会形成强烈的对比。
留给演奏者余晓霞,以及锦瑟华年乐团其他姑娘的表现空间也是相当大的,在这里,秦放歌也完美融入了西方音乐的优点,表达的东西更含蓄些。这点倒是符合王昭君的故事,大家熟悉的程度并没那么高,除了知道她是作为和亲的外,具体的细节,就只能靠想象了。
其中的音乐风格也是多变的,余晓霞本人对此评价特别高,她说“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可不是奉承秦放歌的,而是真切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她过往的音乐练习岁月中,除了秦放歌外,可没人专门给她写曲子的,她也还没到那样的水准。至于个人魅力嘛,余晓霞自己都不觉得有多大,她只是一个普通的音乐生而已,长相一般,身材也普通,甚至是音乐天赋才华,也不见得比同在音乐学院的其他三弦学生高出太多。
余晓霞觉得自己特别幸运,遇到了秦放歌这样的奇葩,就像是三弦这件乐器一样。在中国古代音乐历史中,三弦这件由华夏人民创造的富有特色的乐器,是正宗的中华文明,并不像二胡琵琶等乐器,是从外面传进来的,也一直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余晓霞这样的民乐系学生,必须要修的课程就是中国古代音乐史。纵观古代音乐展史,弦索是弦乐器的总称。明清以来各人所说的弦索所指之乐器各不相同,但多认为名为弦索的乐器是指三弦。而在弦索展的同时,作为其主奏乐器的三弦也形成了自己的演奏特色,在乐器型制上也有所展,在各地形成不同的演奏风格。总体来说,弦索中的三弦演奏以典雅、淳厚的风格为主。在此基础之上南北两地的三弦演奏风格又有所不同,具体地说:如弦索雅乐和河南板头曲等使用的是大三弦也就是中鼓三弦,长约122厘米,音量较大,乐器演奏风格趋于厚朴、刚健;南方弦索如潮洲细乐使用小三弦,长约9o厘米,音量较小,乐器演奏风格趋于细腻、清丽。弦索中的三弦既可与其他乐器一起合奏,也可单独演奏乐曲。
余晓霞来自广东,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潮州细乐,但她并没有局限于此,大三弦小三弦甚至是电三弦,水平都相当高。得益于现在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她音乐学习之路也很顺利,不拘泥于单一的小三弦。事实上,她们民乐系的学生,基本都是多面手,黄静加奈子几个二胡手,高胡京胡板胡革胡都能拿得下来。
三弦的继承和展,一直是个宏大而严肃的命题。
用给余晓霞她们上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崔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弦索的存在与展使三弦的演奏技术以及音乐风格、音乐表现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丰富与展。弦索中的三弦演奏艺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