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8章 欢迎

    第1178章 欢迎 (第2/3页)

的时刻。而我,也和其他观众一样,不能免俗的期待着他的高音c,这也带给我无尽的惊喜,尤其事先并没有得知他会进行改编,还升调演唱,一般都只听到降调的演出。我想不少观众肯定还在心底想着,是不是秦年纪轻演出经验少,闹了大乌龙。当然,也有担心他升调后,是否真能唱下去,不管是观众还是歌唱家本身,最不希望见到的场景,就是高音唱不上去出现破音等让人尴尬的场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秦用他出色的天赋,精湛的技巧,征服了现场所有的观众,包括我在内,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眼泪就不知不觉的滚落了下来,这也是我听歌剧演出这么多年来,唯一落泪的一次!”

    在秦放歌的论坛中,还有人对维多利亚做了科普,她是一位特别优秀的戏剧女高音歌唱家。她不光声音特别漂亮,特别会唱,特别知道作曲家要表现的什么,作为一个好的歌唱演员,她都是用心在唱。可如果不进入角色,嗓音再漂亮,也没人会欣赏!她有她的技巧,绝对是神奇。可是走到台上光凭技巧是不行的,要用技巧去表现音乐,表现心灵。她的音色在某一区域也是不漂亮的,但她有她的道理。在她最辉煌的年代里,无论是唱音乐会也好、唱歌剧也好,她对作品的理解深度一般人能所及,她和乐队特别能协调,她所出的唱片,也被大家争相购买。

    因此维多利亚对歌剧的感情和理解也越发深刻,她如此这般,不遗余力的赞扬夸耀秦放歌,甚至成为秦放歌的粉丝,对国内的这些粉丝来说,也是特别让他们觉得欢欣鼓舞的事情。

    除了这些专家的评论外,媒体自然没有忘记采访秦放歌的恩师周秀英,她话甚至都不用翻译,因为她用的就是普通话回答来着。

    周秀英除了表扬秦放歌在国际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外,更多的,也还是提出了她的期望和展望,“歌剧对中国来说是门外国的艺术,和中国文化没有同源性。所以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现的方式上就有差距,怎样用外国的文化和情感来表现剧中的具体人物,这是很多东方歌剧演员们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个过程肯定不会轻松,除了情感表达上的方式,语言方面主要是发音、吐字、习惯等方面,也是我一直强调的。

    现在国内很多有潜力的歌剧演员,他们和秦放歌一样,都有很好的嗓音条件,也都有走上国际舞台的强烈愿望。如果都能像秦放歌一样,解决好文化上的差异,修炼好自己的内功,机会还是很多的。我们经常和国外的歌剧院展开文化交流,这些工作如果做得不好,对年轻人和歌剧艺术来说都是一种遗憾,他们也会失去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歌剧在中国有一定的经验,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我希望能借着《唐璜》在罗马和布拉格演出的机会,把中国人的歌剧推出去,证明中国歌剧界的整体实力我相信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梦想,也是所有中国歌剧人的梦想。”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歌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甚至有提出歌剧已死的说法,这样的现象,在国外也相当严重,歌剧院运营举步维艰,歌剧演员们的日子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幸运的是,还有广阔的中国市场,还有秦放歌这样的音乐天才,还有喜欢热爱歌剧事业,愿意为之付出艰辛努力和汗水的歌剧演员们。

    这些情况秦放歌并没有时间去关注,演出和酒会结束后,他也可以暂时轻松一下,后续的发酵影响什么的,顺其自然就好。但他的母亲宁秀佩,音乐学院的老师学生他身边的朋友,却都相当关心他所造成的影响力,这可是国内无数音乐人想要得到而从未得到的荣耀。

    席晚晴她们睡得正香甜,秦放歌则是把东西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