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5章 背景

    第1895章 背景 (第2/3页)

了些古典和优雅的气质。

    韩冰雪和宋子萱宋子茉几个小姑娘,对这首诗歌印象最深刻的也就第二章,第一章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点名庄姜的身份尊贵,三亲六戚,父兄夫婿都是当时诸侯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云云。

    而第三第四章主要写婚礼的隆重和盛大,特别是第四章,七句之中,竟连续六句用了叠字。那洋洋洒洒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北流入海;那撒网入水的哗哗声,那鱼尾击水的唰唰声,以及河岸绵绵密密、茂茂盛盛的芦苇荻草,这些壮美鲜丽的自然景象,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那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陪嫁队伍,那些男傧女侣,他们像庄姜本人一样,皆清一色地修长俊美。

    也不光对于小姑娘来说这些比较难理解,对诗经的不熟的大姑娘们来说,也都差不多,她们只能是对着翻译后的文字加强理解。

    好在秦放歌为这首诗歌谱曲的演唱速度并不快,足够她们一边听一边消化。

    其实听不懂也没啥,感受其中的音乐就完全OK,音乐是可以直接进行心灵对话的。

    像是陈瑜珊肖雨然这样的姑娘,也就知道诗句中有鱼啊水啊的,但没有把鱼水联系在一起。也就林宝卿她们之前就了解得比较深的,明白这其中更多的蕴意。

    像是肖静茹,她心下地就觉得秦放歌有很好把这首诗歌的内蕴都给展示出来,以他过目不忘的超强本领,还有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力,这点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啦!从他的音乐和演唱中,她们也有感受到这点。

    林宝卿对秦放歌在艺术上的才华更是推崇备至,这个哪怕滕舒婷都是得承认的。他这样为诗歌谱曲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姑娘们虽说是已经习以为常,但每每听到新曲,心中都还是会各种感慨的。

    特别让林宝卿感慨的是,这首诗歌讴歌赞美的对象,庄姜,人美又有才华,但过得并不幸福。根据朱熹的说法,诗经里有五首来自于庄姜,分别是《燕燕》、《终风》、《柏舟》、《绿衣》、《日月》,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美女和才女。

    然而,因庄姜没有生育,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两姐妹厉妫和戴妫,还宠爱一个小妾,生了儿子州吁。最让人心寒的,是卫庄公还作诗讽刺庄姜不会生育,连最起码的尊重,他都没有给她。后来厉妫的儿子夭折,庄姜为正室,因此把戴妫的儿子养为己子。庄公爱屋及乌,特别惯着州吁。庄姜不喜欢州吁,但是庄公并不听她的话。若不是她父兄的势力威望,也许连她国母的地位也早被罢去。

    庄公死后,戴妫的儿子继位,也就是卫桓公,不久,州吁果然叛乱,杀死桓公,夺取王位。

    州吁叛乱之后,庄姜心灰意冷,终日隐居深宫,郁郁而终。

    她的故事,从童话开始,以悲剧结束。

    庄姜这背后的故事,其他姑娘知晓的不多,林宝卿肖静茹李若离这样的姑娘却都是知道的。

    自古红颜多薄命,在庄姜身上得到了体现。而且,她也并非是林黛玉这样红楼梦中虚构的人物,而是历史上切切实实的存在。

    而要追究更深层次的原因,庄姜的悲剧其实是注定的。她是齐庄公的女儿,太子的妹妹,皇后的女儿,不是偏房所生,地位崇高。当时齐国的国力比卫国强,对卫庄公这个国君来说,哪怕她出身高贵,贤良淑德,有才有貌,也敌不过他对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的看重,说到底,就是一场政治婚姻。而众所周知,政治从来都是肮脏的,温情脉脉什么的并不存在,庄姜要得势的话,卫国还轮得到卫庄公自己做主吗?当然,卫庄公自己并不是什么好东西,脾气暴戾,是非不分,去世后国家也陷入内乱。

    怎么看,卫庄公都不是庄姜的良配。

    林宝卿觉得,秦放歌是知道这背后故事的,而且,他也有在音乐中有所体现。特别音乐的最后,他所唱的“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