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3章 大环境

    第1963章 大环境 (第2/3页)

较参差不齐,哪怕在华夏音乐学院,老师们所擅长的方向也都不一样。不过对于考生们来说,想要找到名师相当不容易。

    周秀英沈建萍这样的,无疑是最为顶级的资源,她们现在也少在外面带学生了。周秀英就不说,收了秦放歌当学生之后,绝大部分心思都花他身上去了。沈建萍则是事情多,系里的事情要管,还要演出,也要教已经进入音乐学院的学生。

    哪怕是声歌系的讲师,在外面都是特别抢手的,秦放歌当初能找到的就是年轻的讲师。

    这次大师课,形式搞得就跟校考一个模样。这其实也是各个音乐学院声歌系的通用考试形式,主要还是看考生们唱得怎么样。

    赵犍的声带还有音乐天赋也都是相当出众的,可要说是特别万里无一的天才级选手,倒也未必。这其实也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已经进了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同批次的考生中天赋出众,声乐技巧比较好。可放眼整个世界这个年级学声乐的学生比的话,就挺难说的,甚至还要跟高年级的比。大部分“天才学生”进音乐学院后,也不免会觉得失落,有跌入凡尘的感觉。

    当然,换其他文化生也是一样的情况。考进华夏音乐学院的普通学生,大概就相当于每个省的“高考状元”,到大学后,身边都是这样的状元级学生。而且音乐学院的“状元们”,相比文化生还要更少些,对艺术天赋的看重程度也更高。

    赵健这样的考生,目前也没办法想那么多,先还是修炼好内功,考入华夏音乐学院再说吧!对于这样简直天上掉馅饼的机会,他要不好好把握住的话,就真的会后悔一辈子。

    秦放歌在男中音上造诣让他指点起赵犍来,也是相当轻松就找到了他问题的症结。帮助这些学生们突破个人极限,对他来说,也是成就感满满的事情。他自己也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在教导肖雨然吴泓芹她们尤其用心。

    第二个学生是来自同城燕京音乐学院的大五女生,女中音孙仙玲。她是有志于报考华夏音乐学院研究生的,不过她还要转型才行,以前练民族美声比较多。这其实也是燕京音乐学院的特色,可惜的是,随着上面政策的转变,民族美声的市场也在逐渐萎缩,体制内的晚会歌手们都有点混不下去的意味,刚毕业的学生就更难。

    孙仙铃这样学民族美声为主的学生们,就都面临着相当艰难的抉择。

    华夏大地人杰地灵,肯定不是华夏音乐学院一所学校就能招揽完全部人才的。周秀英的想法一贯很明确,她第一就是看天赋的,这孙仙铃无疑也是周秀英所看好的,她考虑的,也还有民族歌剧的事情。

    秦放歌和她老伴方希平共同完成的民族歌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就需要在民族声乐上,特别有天赋的学生。对周秀英来说,人才的培养,什么时候都不会嫌迟。当然,孙仙铃这样的学生,从民族美声转型到歌剧,需要相当场的时间,但去做肯定比不做好,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秦放歌也知道歌剧行业对于优秀女中音的需求,更清楚周秀英的想法,她也根本没瞒着他,早就跟他沟通和交流过了的。

    孙仙铃在中文歌曲上的演唱相当有水平,至少,现场的观众,还有收看网络直播的观众都觉得很好。

    “感觉不比那个韩国妹纸差呀!”

    “毕竟中文歌曲,有天然的优势,比朴真珠好才是应该的。”

    “也是燕京音乐学院的王牌专业呀!”

    “我个人其实是不怎么喜欢民族美声的,总觉得有点千篇一律,就像那些晚会歌曲一样,特别假大空……”

    “都宽容着点吧,以后晚会上或许都听不到多少这样的歌曲咯!”

    “看看哥哥给出什么样的点评吧!”

    秦放歌仍旧没有给出直接点评说唱得好或者不好之类的话,他也还是按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