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哥德堡变奏曲

    第一百五十八章 哥德堡变奏曲 (第2/3页)

奏曲和赋格来催眠方希平的企图,又可耻地宣布失败了。

    他心一狠,打算放出大杀器《哥德堡变奏曲》来,要再不行的话,他也是没招了。估计《赋格的艺术》和《音乐的奉献》拿出来都是同样的效果。

    而巴赫的这首《哥德堡变奏曲》,也是他专程为患有失眠症的俄国伯爵所做的,能不能治好失眠症暂且不说,能让失眠的人听了好过些,就是相当不错的成果了。秦放歌从来不怀疑巴赫的伟大,因为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这首《哥德堡变奏曲》的经典程度,更是无以伦比。

    方希平和周秀英看他手指又落向琴键上,都很好奇,并期待,他还能演奏出什么样的音乐的。

    秦放歌并没有提前告诉他们,说这首曲子是什么格式叫什么名字之类的,他只弹琴。

    这首曲子,巴赫当初是为双层键盘羽键琴所做的作品,巴赫自己规定的标题叫《为羽管键琴所作的由一段咏叹调及一系列变奏所组成的键盘练习曲》。

    作为主题的咏叹调出自巴赫给爱妻安娜·玛格德琳娜的笔记本中的,G大调键盘咏叹调,是一个充满装饰音的法国式萨拉班德舞曲。由于装饰音成旋律线的主要部分,使得整部变奏曲的主题的旋律线并没有那么明显。事实上,变奏曲的确并不遵循咏叹调的旋律线,即变奏曲并不以常见的旋律变奏进行创作,而使用了数字低音变奏和和声变奏的手法。

    周秀英和方希平两人,一个是中国声乐歌剧界的泰斗,另外一个音乐天赋不低又欣赏了六七十年的古典音乐,别的不说,当个音乐评论人是绰绰有余的。事实上,方希平还真发表过不少的音乐评论。

    这时候,坐在沙发上的两人,也安静地听秦放歌认真地演奏钢琴。不管是不是演奏他自己的作品,都是值得他们尊重的。

    而以阅历相当丰富的两人听来,秦放歌所演奏的这首曲子,他们之前都没有听过,应当是他自己创作的曲子。

    方希平和周秀英通过他的缓速的演奏,判断出了他演奏这首曲子的形式,是首咏叹调,带点法国式舞曲的味道。

    周秀英就在想,秦放歌能创作出这样有味道的曲子来,那他平时所听过,并熟记理解的音乐肯定不会少。没有广阔的阅历,真的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曲子来。

    秦放歌演奏的这首咏叹调还是相当优美动人的,这也让周秀英和方希平两人挽手,相互交换眼神,那意味也是不言而喻的。

    可随后,让他们觉得惊讶,甚至是震惊的时候就到来了,因为他们听出来,秦放歌在对这首咏叹调进行各种变奏。

    而且,这其中,似乎还有着相当的规律可循。

    他们没有拿到曲谱,也只能通过耳朵来做判断。

    好在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听古典音乐都听六七十年的,精神头还很足,记忆力也还可以,勉勉强强能跟上秦放歌的节奏。

    加上秦放歌演奏的速度又不快,他并没有选择像古尔德刚出道的时候,三十多分钟就匆匆忙忙地搞定了,激起了相当大争议,却也让古尔德从此成名。等古尔德经历过几十年时间,再来录制这首《哥德堡变奏曲》时,全部时间已经变成了五十几分钟。这就是年轻气盛和阅历丰富的区别,秦放歌没像赶考一样,匆匆忙忙把这首曲子弹完就了事。

    秦放歌是根据他自己的经历,加上他自己独特的理解,再配合上这具天才的身躯,来尽他自己最大的努力,演绎这首曲子的。

    在触键,技巧以及力度的控制上,秦放歌一直都有他自己特点的。之前的前奏曲和赋格,以及多声部作品中,他都能为每个声部,每种感情,弹出各自缤纷的音色出来。而在各声部上,不仅音乐线条清晰,还能做到相互联系,相互辉映,让邓红梅这样世界级的钢琴鉴赏大师,都为之倾倒。

    此刻在演奏这首《哥德堡变奏曲》的时候,秦放歌更是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来,认真对待,争取带给周秀英和方希平两人,最完美的享受。

    但周秀英和方希平两人,却是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

    这首曲子,就像是一座无比巨大的宝藏,里面东西是如此的丰富,让人魂牵梦萦。

    渐渐地,他们也发现了一些规律。

    比如,秦放歌在对最初的咏叹调做变奏的时候,好像是以每三个为一组的。3整数倍的变奏为卡农曲,即第3,第6,第9这样的,并且,这样的卡农变奏曲,是以层进的方式进行排列的。

    也就是说,他的第3变奏是同度卡农;第6个变奏的时候,是二度卡农;第9个变奏的时候,则是三度卡农。

    说起这卡农形势,周秀英和方希平都不陌生,秦放歌更是如此,他先前第一首弹的就是他自己创作《卡农变奏曲》,在卡农形式的变奏上,秦放歌的水平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