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算计

    第五百三十八章 算计 (第2/3页)

音乐当成美酒来品的。

    偷得浮生半日闲,看透红尘世间事。

    在左梦风和陈玉墨他们的理解中,秦放歌想要表达的,或许就是这种豁达与洒脱。

    同样的歌曲,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

    这首《笑红尘》也是一样,可不管怎样,基调还是相当一致的。

    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

    笑看红尘人不老。

    心态的年轻,才是真的年轻。

    心态上的潇洒,也才是真的潇洒。

    林宝卿或许也是领悟到这点,和秦放歌这琴瑟和鸣,配合得也是天衣无缝。

    最后在古琴的古色古香,韵味流长中,渐渐淡出。

    听了这一首歌曲之后,听众们也是感慨良多。

    求潇洒,求洒脱的人可真不少。

    尤其是那些身处江湖之中,想退出江湖,却又退不出的武林中人。

    “真正能做到潇洒自如的,笑傲红尘的,或许也就只有主角吧!”雷浩如是说道。

    高鸣却讲,“即便是令狐冲那样看似潇洒不羁的主角,其实也是有牵挂的。我更宁愿,把这样的一首歌,当成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陈玉墨也点头表示赞同,“这样一首歌,喜欢的人肯定不少,但真正能做到的,却是寥寥无几。人生在世,有太多的牵挂牵绊,太多放不下的东西,又有几个人能做到真正看破红尘,笑对人生的?”

    张志文也觉得,“这样的境界确实难以实现,但也并不妨碍大家对它的幻想。这也是美好的东西,人人都爱的缘故。”

    黄泽文和杜睿他们则在讨论,这样的情绪,真不应该是秦放歌这般年纪的人该拥有的思想。他还这么年轻呢!

    秦明天则直言不讳地道,“可你们看他的作品,又有那几首,是不需要阅历和年纪,就能创作得出来的?”

    他们唯有叹气,天才,就注定是难以捉摸,无法猜测的。

    秦放歌也不管人家的猜测和幻想,和左书琴一起,跟林宝卿说了几句话。

    尽管林宝卿并不是那种需要安慰和鼓励的人,但好话人人都爱听,相信她也不会例外的。

    就吴如慧还摇头,觉得让林宝卿来演奏这样的曲子,太过屈才。

    王紫梓就帮着劝慰说,“吴阿姨也不用担心那么多,只要宝卿自己觉得开心快乐就好啦!我们姐妹也都差不多,是把这个当成是娱乐活动,调剂一下平时学习的紧张和压力。效果还真是挺不错的。”

    滕舒婷也帮着说好话,不过出奇一致的是,她们在吴如慧面前,都很少提秦放歌。即便他总是挥之不去,这会也在舞台上丢人现眼。

    左书琴似乎总是要等观众们回味好了之后才开始大声说话,而唱主角的秦放歌他们也都从容不迫,歇歇唱唱的。

    对观众而言,这也是件好事情。

    毕竟,很多的新歌,可以让他们多思考,多感受,多回味一阵子的。细细品味其中的真谛,而不用像赶考或者是日常的工作一样,匆匆忙忙的。

    追求轻松闲逸,也是他们经常来将进酒的缘故之一。

    也能趁着这闲暇之余,痛饮几杯,尽管老板左梦风这会又在劝大家量力而行。

    “听过了缠绵悱恻的音乐,我们的侠客英雄们,是否就因此显陷身红粉帐内?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真的英雄。但我想,绝对不是那种人人都自称的英雄。可想做大英雄,自信是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下面请欣赏,《英雄谁属》!”

    秦放歌今天晚上的任务可是比较轻松的,唱唱歌就好,伴奏什么的,全部由其他女生搞定了。提前把歌曲拿出来就是有这样的好处,要他现在现场创作歌曲的话,别人是肯定跟不上他节奏的,只能亲自出手,为自己做伴奏的。

    这次唱主角的乐器,自然就是唢呐了。

    叶秀玲身材个子都小小的,跟李若离差不多。

    但奇怪的是,这两个身材娇小玲珑的姑娘,身体内却似乎蕴涵着超乎寻常的能量。

    她们所演奏的乐器,不管是笙还是唢呐,对体内气息的控制要求都是特别高的,肺活量什么的,自然也是越大越好。

    听到欢快豪放的唢呐响起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想到,甚至是像左梦风黄泽文这样的资深音乐人也一样。

    唢呐在民族乐器中,算是特别亲民的乐器,很多地方的红白喜事,都有它的身影。

    也是因为这样,很多人都觉得唢呐比较吵,声音大且尖。而在红白喜事的锣鼓喧天中,唢呐和爆竹什么的,都为别人觉得的噪音制造出力不少。

    不过这会,叶秀玲所用的唢呐并不是那种特别尖锐的,但声音还是比较高亢嘹亮的。

    唢呐从西域波斯传入中原地区之后,也经过一系列的改良和发展,才有了现在最终的造型。

    而作为陕北唢呐世家的传人,叶秀玲从小就打父辈那里学习唢呐,长辈们也觉得,应该与时俱进,更系统地学习,并将唢呐文化发扬光大。

    加上叶秀玲自己也特别喜欢这件乐器,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之后,考入华夏音乐学院,拜入名师门下,朝着心中的理想一步步努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