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春江花月夜

    第六百七十五章 春江花月夜 (第2/3页)

算和她一起在音乐会上合作的,《春江花月夜》。

    真正的《春江花月夜》,根据张若虚的名篇而创作的。

    他还规规矩矩地誊写出来,做成手稿,送给林宝卿。

    林宝卿虽然经历得不少,先前又刚和滕舒婷诉苦过,但还是被这忽如其来的幸福,砸得头晕晕,心漾漾的。

    “老婆喜欢就好,不喜欢的地方,我们一起更改!”秦放歌这家伙哄女孩子还是非常有一套的。

    心下感动的林宝卿当即回答道,“只要是老公创作的音乐,我都喜欢。”

    秦放歌笑着说还是等她看过之后再做定论不迟。

    林宝卿的读谱能力特别强,音乐学院也抓得比较严苛,每个学生的视唱练耳都必须过关才行,否则就毕业不了,用视唱练耳老师的话来说,“我们可不愿华夏音乐学院的学生出去,因为基本功不够,丢我们学校的脸。”

    这同样是一首琴箫合奏曲,琴箫合奏,也是经典中的经典组合。

    古琴的音比较低沉,箫声也是,两两一起,相得益彰。倘若换做是笛子,或者其他诸如古筝的话,高亢的声音,很容易就将古琴的声音压过,不管是对作曲者,还是演奏者的要求都特别高。

    林宝卿对这样的曲目还是非常感兴趣,可秦放歌又在旁边多嘴地说,“改编成古琴独奏曲也是可以的。”

    林宝卿想得更多,也没有忘记她的一众好姐妹,“那改编成民乐合奏曲呢!”

    “当然也不成问题!”秦放歌对此也是自信满满,就两个人在时候,他也不怕更肉麻一点,“全看老婆你的意思。”

    林宝卿当即还是决定,先看完再说。

    她也非常熟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歌,也能做到倒背如流。让她的其他姐妹任何一个人来,都不可能做得比她更好,黄静和王紫梓几个,更是遇到这样的诗词,就头大的角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秦放歌在前奏的时候,就开篇点题,以异常优美的旋律,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来。

    林宝卿在看着手稿上的音符的时候,嘴里也不自觉的轻声哼了起来,秦放歌这家伙,在旋律创作上,确实和爆发富一样,都有着极大丰富的资源,可以任由他使用。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江潮浩瀚无垠,就像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波澜壮阔。

    随之,一轮皎洁的明月,随着浪潮涌而生,壮观的景象,让人心潮澎湃快穿之男主是我的最新章节

    。

    林宝卿之前在品味这首诗歌的时候,就很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古代诗歌,在遣词造句上,可以说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和潮水,以鲜活灵动的生命。

    秦放歌这个天才的音乐家,也在这样的基础上,用音乐,通过各种作曲手法,以及细微的变化,来谱就辉煌灿烂的音乐篇章。

    前奏之后的音乐,就如同展开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月光闪耀千里,春江无处不在月明的照耀之下,明亮皎洁,又波光粼粼。

    正如同古琴和箫声的互动,秦放歌在编织和声,以及织体的时候,也煞费苦心,努力营造如梦似幻的色彩。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林宝卿在读谱的时候,脑子里萦绕盘旋的,都是原来的诗句。

    秦放歌所做的音乐,还加入了大量的变奏,并用卡农等形式,前后关联但又不会重复,让人只觉得一浪接一浪。这也是使得音乐形象在细节上,做得更加丰富和精彩。

    林宝卿感受起来,也就更加深刻。

    古琴箫声的联动,就像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