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绸缪
第七百章 绸缪 (第2/3页)
传统文化,已经民族音乐特别感冒的。尤其是其中的精髓之作。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异常优秀的诗篇,被秦放歌用来做成音乐后,也非常符合方希平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还拉着他聊了好一阵。
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方希平和周秀英看来,是可以做成歌剧的。
本来越剧和其他戏剧中,就有非常多梁祝的题材上演。
既然秦放歌把音乐都做出来,周秀英就叫他趁热打铁,把她做成一部歌剧,音乐可以从现有的这首梁祝的民乐拓展开来。这对秦放歌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比较愁的剧本以及文字什么的,就被周秀英指派任务给方希平以及他们的儿子方建国他们来完成,也要求文字要精美隽永。
方希平他们也接下这个任务来,秦放歌倒是挺轻松的,说等他们剧本先出来再做音乐。即便他再怎么补课,在玩文字上,肯定还是比不上方希平他们这样,花了几十年时间在研究着上面的老教授们。
有了梁祝这首曲子做基础,不管是方希平的剧本创作还是后续秦放歌的在音乐上的创作,就都显得容易了很多。
歌剧的话,肯定是加入声乐演进去的,还有器乐,也就是现在惯用的交响乐团。秦放歌这次的歌剧演出,用的是国家大剧院的交响乐团还有合唱团。
周秀英的意思,也还是用西洋的交响乐团,关键找民族乐团的话,非常麻烦,也不在周秀英的权职范围之内。相对而言,大剧院交响乐团就是现成的,她还问秦放歌有没有什么困难。
秦放歌当然说没问题,原版的小提琴曲协奏曲梁祝,就是小提琴加交响乐团演出的。一样特别有中国味道,并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什么样的音乐演奏形式并不重要,关键还是看传播的音乐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方面,也需要他和方希平他们多多沟通和交流。
在这之前,也不是没有梁祝,花木兰,西施,昭君怨这样的歌剧,只是各方面的反响都不尽如人意。
周秀英也希望,他们能把这梁山伯与祝英台做成经典的歌剧,代表着中国歌剧的形象。像之前的唐璜,不管是作曲还是其他形式,都是典型的西方歌剧。她作为资深的歌剧演唱家和理论家,也可以在他们创作的时候,给出很多有用的建议。
不过不管是周秀英还是方希平,都不像秦放歌那边厉害,作品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但方希平还是表示会尽量早日完成,他还有很多助手的帮助,要真像其他歌剧一样,拖个一两年才完成的话,也是等不起的。
今天要排练歌剧,秦放歌和方希平的交流也很有限,他载周秀英去大剧院的时候,她说起的也是这梁祝歌剧的事情。
至于林宝卿还有左书琴她们乐团的反应什么的,直接就被周秀英给忽略了。在她看来,歌剧和她们的民乐合奏并不冲突,做成歌剧的话,场景更宏大,内容更丰富,演出时间也更长,起码两个小时以上。民乐合奏那些音乐,也是全部包含在这部歌剧之中的。
以前的周秀英是愁没有好的歌剧排演,现在她的烦恼就只变成,优秀的歌剧演员不够多,大家的时间也不充裕。
遇见秦放歌之后,周秀英的眼光也更刁了起来,连她之前最引以为傲的弟子,现任华夏音乐学院系主任的沈建萍,感觉都差了一个层次。虽然是桃李满天下,可天赋比得上秦放歌的真的没有。
这次歌剧阿隆索的演出,她也是精挑细选,把最优秀的弟子都叫了过来。除了这部歌剧之外,歌剧唐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再有后面的梁祝。
周秀英甚至还跟秦放歌说,“能把你的这两部歌剧排练好,我这辈子就不算白活了”
秦放歌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是尽力安慰她,说她长命百岁,他以后还要努力创作更多的歌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