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历史重演?

    第六百八十七章 历史重演? (第1/3页)

    随着大顺军数十万大军压境,京城的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虽然京城周围也有十几万从河南等地抽调而来的兵马,京城内还有京营,但是能否挡住一路势如破竹的大顺军,从朝廷大佬到民间百姓心里都没有底。

    宫城内,司礼监衙署,灯火通明,虽然早过了当值的时间,但是无人敢在这个时候溜去偷懒,个个精神抖擞。兵部乃至内阁的各种奏折、前线的军情,除非特别十万火急直呈到御前,否则都要经过这个衙门传递给皇帝。兵临城下,事关京城安危、大明国运,不管是真忙还是瞎忙,反正大小太监们都不敢懈怠。

    方正化已经荣升为秉笔太监,从一个潜力股正式跃升为宫内最红火的人物之一,而且掌握了奏折的批红大权,正是春风得意之际。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于李自成的到来惴惴不安,但他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只要琼海军一到,数十万大顺军立刻就会作鸟兽散,不堪一击,而自己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这晚,他正襟危坐,翻阅着厚厚一叠奏折,忽然一名随堂太监匆匆走进来,递上一本墨迹未干透的折子,说:“方公公,这是兵部刚刚递过来的,据说是杨部堂亲手拟的,指明要立即批红,呈交万岁爷。”

    方正化知道杨嗣昌和夏天南的过节,因为同盟关系,连带着对这位圣眷仍浓的兵部尚书印象也不好,而且听这话似乎有指挥司礼监的嫌疑,更是让人不爽。他有些不悦地接过折子,“这里的奏折堆积如山,连阁老的折子也要分轻重缓急,凭什么他的就要优先批红?”

    随堂太监附到耳边,低声提醒:“方公公履新不久,有所不知,有些奏折是万岁爷示意的,走一遍流程,以堵住朝臣之口,免得说万岁爷滥发中旨,以此为借口对旨意阳奉阴违。这份奏折,听说就是杨部堂按照万岁爷的意思写的……”

    方正化心中一跳,没坐上这个位置前,倒也隐约知道这些潜规则,但是没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