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广渠门之变

    第七百一十六章 广渠门之变 (第1/3页)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应熊笑道:“阁老,陈侍郎虽然入京不久,确实不可多得的实干能臣。任宁前道兵备佥事期间,大凌河新城被包围,援师云集,出战、修城等事全靠他处理,井井有条;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时,亲自到边防墙堡去视察,全面掌握了兵马伤亡、城堡倒塌及弓箭等兵器的损坏情况,报请朝廷整饬,一改武备颓废状况,边防有了保障。如今这样的人可不多了。”

    温体仁笑道:“春石说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往后朝廷是这些后起之秀的天下,我们这些老家伙等过了这个非常时期,都应该急流勇退了。”

    陈新甲谦虚道:“阁老折煞我也,大明正值危难之秋,正要靠阁老这样的股肱之臣支撑大局,我们这些后生晚辈,也就跟在阁老的后面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呵呵,陈侍郎过谦了。”

    寒暄之后,温体仁正色道:“诸位,今夜将你们请来,是有一件大事请你们参与。如果害怕,现在就走,本官也不怪你们。”

    够资格被温体仁邀请的,都是五品以上的高官,最低也是侍郎,可谓京城官场金字塔尖的人物,能够混到这个地位的,谁也不是傻子。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所谓的大事,无非就是和改朝换代有关,联想到关宁军南下勤王、琼海军大军压境,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众人想清楚此节,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大顺政权能不能站稳还很难说,再说没皮没脸地投效过去,背上了“贰臣”的骂名,还未必得到重用,假如首辅大人指条明路,搏一搏,说不定有个更加光明的前程。富贵险中求,成功了就一飞冲天,成为力挽狂澜的功臣,失败了,无非就是身首异处,至少也博了个后世的名声。温体仁等待了半响,没有一人离开。

    果然不出众人所料,温体仁开口就是石破天惊的消息:“先皇虽然罹难,但是上天庇佑我大明,太子幸免于难……”

    “轰”的一声,众人炸开了锅,七嘴八舌问道:

    “阁老此言当真?”

    “太子现在何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