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刺刀

    第八十九章 刺刀 (第1/3页)

解决了最重要的铁矿来源问题,夏天南和林伟业都放下了心中一块大石。有了稳定的铁矿来源,就可以尝试铸造更大的火炮,还有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刺刀!

    早在琼海式步枪正式交付护卫队时,林伟业已经想好了刺刀的制作方法,只不过当时有限的生铁资源和产能得先解决步枪的有无问题,现在生铁不再是瓶颈,步枪已经即将完成三百人的列装,加上新加入的铁匠可以缓解人手不足的局面,可以腾出手来上马刺刀项目了。林伟业准备先试制样品,成功之后再批量生产。

    刺刀并不是个简单的活计,长度不过0.5米左右,却要保证反复刺杀过程中的强度和韧性,太硬易折断,太软易变形。一把刺刀制作的难度,不会比一把好的刀剑容易,而这年头百炼钢打制的上好刀剑,不仅成本非常高,而且费时费力。

    林伟业要做的,就是实现快速、规模化制作刺刀,同时要控制成本。他要用的方法,就是直到现代还在使用的渗碳工艺。

    渗碳,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渗碳介质的炉具中,加热到900--950度,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的金属工件。其实这种技术到现代也还在用,就是所谓的“焖钢法”。

    这样得到的金属工件,表面层具有高碳钢的高硬度和耐磨性,而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用这样的方法制作的刺刀,外部足够刚硬,刺杀时更有优势,而内部的韧性则保证其不会断裂。

    现代的渗碳工艺已经非常成熟,用的渗碳介质也是气体和液体,如甲烷、苯等,在1631年显然是没法得到这些东西的。林伟业采用了古人的方法——外热式箱体渗碳技术。

    这名称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把低碳钢制作的刺刀半成品放入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