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菩提品

    第一百二十四章,菩提品 (第1/3页)

善生问佛说,世尊,如佛所说菩萨有二种,1,在家,2,出家。菩提有三种,1,声闻菩提,2,缘觉菩提,3,诸佛菩提。

    世尊,如果众生得到菩提,则名为佛。为什么声闻、辟支佛得到菩提,不能名佛。

    如果说众生觉悟了法性名为佛,那么声闻、缘觉也觉悟了法性。为什么他们不能名佛。

    如果说一切智者名佛,声闻、缘觉也得到一切智,为什么他们不能名佛。

    佛说,说一切者是说四谛。佛说,善男子,菩提有三种,1,从闻而得到,2,从思维而得到,3,从修行而得到。

    声闻的人是从闻得到菩提,所以不名为佛。辟支佛人从思维得到少分觉,所以名辟支佛。

    如来无师,不依靠闻思,是从修行中得到菩提,如来觉悟了一切法,所以名佛。

    佛说,善男子,佛了知一切法性,所以名佛。法性有二种,1,总相,2,别相。

    声闻之人只知道法的总相,(轮回的一切法都是苦、集、灭、道),所以不能名佛。

    辟支佛人也是一样知道法的总相,所以不名为佛。如来世尊,总相、别相一切觉知,不依靠闻思,无师独悟,从修行中得到,所以名佛。

    (别相,就是世间种种事情的因缘相是苦集灭道,众生各各事情的每一事情的因缘相就是别相,佛都知道,就是别相)。

    佛说,善男子,如来世尊,缘和智慧都具足。声闻、缘觉他们虽然知道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他们的缘和智慧都没有具足,(具足就是圆满),所以他们不能名佛。

    如来世尊,缘和智慧都具足,所以得名为佛。佛说,善男子,比如恒河水,有三种兽可以渡过恒河,兔子、马、香象。

    兔子不能触到水底,它浮在水面上过了恒河。马或者可以触碰到水底,或者不能。

    象可以尽水底。恒河水比喻十二因缘,声闻渡的时候,就像兔子。缘觉渡的时候,就像马,如来渡的时候,就像香象。

    所以如来得名为佛。声闻缘觉虽然已经断了烦恼,但是他们没有断习气,如来能够拔一切烦恼习气的根源,所以名佛。

    佛说,善男子,疑有二种,1,烦恼疑,2,无记疑。二乘的人,他们断了烦恼疑,但是没有断了无记疑。

    如来已经断了这二种疑。所以名佛。佛说,善男子,声闻之人厌于多闻,缘觉之人厌于思维,而佛于这二方面心无厌倦,所以名佛。

    佛说,善男子,譬如净的物放在净的器物中,表里都净。声闻缘觉他们的智慧虽然清净,但是器物不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