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秽品

    第三百七十四章,秽品 (第1/3页)

那时候佛游行在婆奇瘦,在鹿野林中。有一天尊者舍利弗告诉诸比丘说,诸圣贤,世上有四种人,什么四种人呢。

    舍利弗说,或者有人内心真实有秽,他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有秽,他也不知道真如的法。

    或者有人内心真实有秽,他知道自己内心有秽,但是他知道真如的法。

    或者有人内心无秽,他不知道自己内心无秽,他也不知道真如的法。或者有人内心真实无有秽,他知道自己内心无秽,也知道真如的法。

    舍利弗说,如果有人内心真实有秽,他不知道自己内心有秽,也不能知道真如的法,这样的人在大众中是最下贱的人。

    如果有人内心真实有秽,他知道自己内心有秽,但是他能知道真如的法,这样的人在大众中是最胜者。

    如果有人内心无秽,他不知道自己内心无秽,也不知道如真的法,这样的人在大众中是最下贱的人。

    如果有人内心真实无秽,他知道自己内心真实无秽,也知道真如的法,这样的人在大众中是最胜的。

    这时候有一个比丘在大众中站立起来,他合掌问舍利子说,尊者舍利子,你因为什么,因为什么缘说前面二种人,他们内心都有秽,他们都秽于心,一个是下贱的人,一个是胜者。

    你又因为什么,因为什么因缘说后面二种人,他们内心都没有秽,他们的心无秽,他们中一个是下贱人,一个是胜者。

    舍利弗对比丘说,圣贤,如果有人内心真实有秽,而他不知道自己内心有秽,他又不知道真如的法,应该知道这个人不会去断自己内心的秽,他不会去求方便,不会勤精进的去修学,他的内心便有秽垢,秽垢在他的心里一直到他命终,因为他内心真实有秽,秽于心而命终,他便得到不能贤死,死后不能生到善的地方。

    为什么呢,因为他内心真实有秽,秽于心命终。就像有人从集市上,或者从铜作家手里买了铜槃,这个铜槃被尘垢所污,这个人买来以后,不知道去洗涤其中的尘垢,也不擦拭,也不日炙,他还把铜槃放在容易落尘的地方,这样这个铜槃又增长了尘垢。

    舍利子说,贤者,如果有人内心真实有秽,他知道自己内心有秽垢,但是他知道真如的法,应该知道这个人会去断自己内心的秽垢,他会去求方便精进修行,渐渐的他内心便无秽垢,秽垢不再污染他的心,他以没有秽垢的心命终以后,因为他的心没有秽垢,他便得到贤死,死后可以生到善的地方。

    为什么呢,因为秽没有污染于他的心,就像有人在集市上,或者在铜作家手里买了一个铜槃,这个铜槃被尘垢所污,他买来以后数次洗涤,数次擦拭,数次日炙,不把它放在容易落尘的地方,这样这个铜槃便很干净。

    舍利子说,诸圣贤,如果有人内心真实无秽,但是他不知道真如的法,那么这个人便不知道护持自己眼耳六门,因为他不知道如法护持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所以他会被自己的欲心所缠缚,他便会有欲有秽,秽垢会污染他的心,命终以后因为他有欲有秽,便得到不能贤死,死后会生到不善的地方。

    就像有人从集市上,或者从铜作家手里买来了铜槃,这个铜槃清洁无垢,但是他没有常常洗涤,没有常常擦拭,没有常常日炙,把它放在容易落尘的地方,这样这个铜槃一定会受尘垢。

    舍利子说,诸圣贤,如果有人的内心没有秽垢,他知道自己的内心没有秽垢,知道真如的法,应该知道这个人会护持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门,他知道怎么样护持自己诸根的法,他不会被心欲所缠缚,如此他便得到无欲无秽,秽不能污染他的命,他因为内心无欲无秽,秽不污染于心,命终以后便得到贤死,可以生到善的地方。

    这时候比丘又从座位上起来,他合掌问舍利子说,尊者舍利子,你所说的秽,什么是秽。

    舍利子说,贤者,我们自己无量的恶,我们自己无量不善的法都是从我们的欲心中生出。

    为什么呢,因为或者有人心里生出这样的欲,他想,我所犯的戒,不要令他人知道我犯了戒。

    也许有人知道他犯了戒,他知道他人知道他犯了戒,心里便生出恶念。

    舍利弗说,如果这个人为此心里生出了恶,或者生出了欲,这些都是不善。

    舍利子说,或者有人心里生出这样的欲,他想,我所犯的戒,希望他人在隐蔽的地方个别呵责我,不要在大众中呵责我犯了戒。

    也许有人在大众中呵责了他,这个人因为他人在大众中呵责了他,他的心里生出了恶,如果这个人心里生出了恶以及心里生出了欲,这些都是不善。

    舍利弗说,或者有人心里生出这样的欲,他想,我所犯的戒希望被胜者呵责,不要让不如我的人呵责我。

    也许有不如他的人呵责了他的犯戒,这个人不是胜者,如果他因为呵责他的人不如自己,不是胜人,他的心里生出了恶以及心里生出了欲,这些都是不善。

    舍利弗说,或者有人心里生出这样的欲,他想令我可以坐在佛前,可以向世尊问法,以此佛可以为诸比丘说法。

    不要让其他比丘坐在佛前问世尊法,以此佛为诸比丘说法。也许有其他比丘坐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