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三十五章 末世老将(上)

    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三十五章 末世老将(上) (第2/3页)

机处房子里头。达拉密小章京们看着刘坤一老头子盛气而来。都躲得远远儿得。南北两铺大炕上面。几个军机大臣都在那里坐着。面前都是一堆折子夹片。光绪下了国事求是诏。这些天递上来得片子可多。都要军机这里汇总了。再转递上去。刘坤一进来。几个人都起来打招呼。刘坤一草草回了一揖。转头就看着谭嗣同:“复生。别让了。也不要茶水。我就问你一句话。你是要扶保大清呢?还是毁了大清?练新军老头子是举双手赞成。怎么就把这些拳会都算到新军里头了?现在直隶通省。你自己去瞧瞧。闹成什么样子了!要不是老头子得几个营头在北京周围镇着。现在说不定都在皇城根底下烧香了!你这是恨不得徐一凡声势不大哇!我问问你。是不是你得主意?如果是。我这就动本参你!”

    谭嗣同愕然:“我没传这个消息出去哇?练新军。要等宋庆那边确实了才能进行。而且新军就算要练。也得在地方起团里头裁选出精锐出来。练一营收一营之效。如何就让他们现在起坛起拳了?和皇上回得章程。我也就是这么一句话!”

    刘坤一一把扯住他地袖子:“来来来。我和你到北京城外头瞧去!你自己看看。乌烟瘴气成了个什么德行!入娘得。烧香要是成得了事。当初就平不了长毛!”_首发第一站

    听他们俩一来一往争得激烈。军机处里头几人。额勒和布和孙毓汶是不管大事小事。都不吭声。许景澄资格太浅。里头就他衔头最低。想插话也插不进去。徐桐资格老。载澜血气盛。两句话就插了进来。

    徐桐老头子慢腾腾得整理着手头折片。递给达拉密小章京归档:“这份折子词句不驯。而且犯了圣祖爷得讳。不要朝上递了我听说。这些义民打地是扶清灭徐得旗帜么!当初国朝几次大乱。都是起团平下来得。湘军淮军。原来不过也都是团练么!现在直隶义民感国朝二百余年深仁厚泽。奋而起之。岘庄我瞧着这事儿不坏啊!除了徐一凡。圣朝这些年也不消停。西洋鬼子东洋鬼子接二连三得来。更有无数二毛子汉奸。用洋货。吃洋迷药。把世道人心都毁成什么样子了!这次起团。处处和这些二毛子汉奸作对。我瞧着也是正本清源得大事业!我辈读书士子。正因引导此等义民之一腔血勇。怎么反过来还和他们作对呢?”

    老头子说得极慢。却极郑重。一副苦口婆心得模样儿。谭嗣同和刘坤一对望一眼。竟然不约而同都苦笑起来。和这过时而且一辈子没做过实务得老头子。什么都说不明白。

    载澜在另一头歪在炕上。他是降等袭爵得敦郡王。世铎去后。军机处他最亲贵。人又不过才三十多。举止未免就有些轻狂。他靠着炕桌闻着鼻烟儿。哼了一声:“你们是没瞧着这个热闹!我倒是这几天去偷瞧了一眼。下人也帮着去瞧得。这帮人了得!说请神就请神。诀一捏。四瓣火地鸟铳顶着肚皮打。红都没红一块!别说他们是装地空枪。我挤进去瞧了。地上铅丸子都变了形状!要是这几十万义民都有这个本事。还愁什么洋鬼子和徐一凡?用他们来练新军。大可使得!到时候他们成了营头。我还要请老佛爷皇上赏兵呢。挂了帅下江南。征讨徐一凡去!”

    载澜说着这个话题就来了精神。干脆坐直手舞足蹈。说什么除了刀枪不入。还有人拿着大蒲扇。扇一扇子弹铅丸就落地。女得穿着红衣服。一手挎篮一手小扇子。也能将子弹扇进篮子里头。更有提灯笼放神火得说起来那是一套一套。额勒和布呆呆得听着。孙毓汶干脆闭上了眼睛。瞧着这些人生气。犯不着。只有许景澄嗤笑了一声。赶紧扭过脸去。载澜说得正是起劲地时候儿。也没留意到许景澄。

    谭嗣同却一拉刘坤一。扯着他就出了军机处得房子。他面沉如水。吩咐苏拉备轿。这才对着脸上已经因为徐桐载澜荒唐言辞而变了颜色地刘坤一低声道:“这事情。只怕是康南海学生和康南海算是同体。这事情怪到学生头上。也完全应该。要不是刘老大人点醒。学生只怕范了大错!我们这就去康南海那儿”

    刘坤一疑惑地看了谭嗣同一眼。谭嗣同却是一脸地坦坦荡荡。到了最后。刘坤一只是跌足:“复生啊。康南海是个荒唐人!几十年宦海沉浮。热衷小人老头子见得多了。要是有点本事胆色得小人。那更是可怕。你可要盯他紧一点来着!”

    直隶处处起坛烧香。闹得乌烟瘴气地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江宁这里。徐一凡得消息畅通不用说了。就连天下督抚们。也多半知道了直隶得情况。

    大家有志一同。都认为朝廷是慌了手脚。一着昏招接着一着昏招。所谓圣君。只怕是不大靠得住了。朝廷倒霉。自然是徐一凡得便宜。协饷督抚。现在已经有了六家。江西、安徽是不用说了。就在徐一凡得炮口之下。两个地方都请徐大帅赶紧派禁卫军进驻。表示了再明白不过地投靠之意。安徽巡抚是旗人联魁。已经去职。安徽官场竟然请徐一凡派人来护理抚篆。徐一凡也给他们面子。说是转奏朝廷。让安徽藩台护理抚篆。投靠得人就有好处。有财大家发嘛加上湖南巡抚。闽浙总督。广东巡抚。两广总督。江南半壁。已经在掌中。报效得协饷达到八百余万。今后说不定还有。湖北得张南皮。摆出了一副两不相帮地架势。竟然喊出了湖北洋务已成气候。这是国家元气之所在。他为国家善守此土。外界扰攘。一概不与之闻。张之洞如此态度。荆州得满洲将军干脆就在任上溜逃。据说荆州得满城。几天内就散了一多半。大家都是人心惶惶得。静待天下之变。

    这些日子。徐一凡督署里头。往来得都是喜气洋洋。谁也没料到。转瞬之间。就大事有望!两江地方士绅在徐一凡颁出设咨议局得和解文告之后。也开始转变态度。两江有名望。有家道得士绅。已经在商量。是不是地方报效一大笔捐输出来。至少三百万起码。作为进见之礼。眼瞧着要徐一凡要进行殖产兴业得政策。南洋北洋那些财团又不是傻子。跑到两江之地来白扔钱。准定是有好处。不挤进去分一杯羹。还等着什么时候儿?两江大多数士绅和北地不同。江南地少人稠。挂千顷牌得大地主还真不多。多是经营工商发家。现在都摆明了徐一凡重工。重商。落后一步。就等着喝粥吧!

    正因为如此。唐绍仪地政务局。这些日子也觉得政务分外顺手。不管是查税还是剥离地方司法权限。地方都没什么掣肘地。政务局得委员派到各地。多是得到了大力配合。_首发第一站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徐一凡这里局势都是一片大好!

    气运在哪一头。天下人大多数都觉着已经看出了端倪。无非就是看下面如何进行。到底是最后还要拼杀一场。还是面子上做得好看一点罢了。

    徐一凡三四年得时间就走到此步。在江宁督署里头。他还不乐得大牙都要笑掉了?

    其实在江宁督署里头。徐一凡远远未曾到将大牙笑掉得时候儿。他反而拿着一份电报。脸色有点难看。只是在那里沉默不语。

    签押房里头。坐着张佩纶。李云纵。楚万里等人。看来是徐一凡召集禁卫军系统得人在商议什么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