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

    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 (第3/3页)

子大家一起抬,建议重赏郑朗,以昭功勋。

    官职不好授,就是一个枢密副使,春天在朝堂时已经让大家感到很怪异,前面一大排老头子,站着一个小青年,郑朗自己不舒服,其他人同样哭笑不得。

    于是授爵,封秦国公。

    郑朗立即拒绝。

    做了枢密副使,感到不舒服自在,秦国公同样也不舒服。

    爵位在宋朝半点实权也没有,仅是荣职。职阁也是荣职,但这个荣职是以后进迁的关健所在,不入职阁,就难入两府。

    它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可秦国公已到了爵位的顶端,以后再立功,朝廷授什么?

    自己到了无功可赏的时候,即便是文臣,也要乖乖的学习李靖、曹彬、韩世忠,做一个好孙子。

    写了一封奏折,委婉的说了理由。

    如今的赵祯也不是十年前的赵祯,政治手腕十分优秀了,看到这份奏折,能理解其话外之音。

    奏折送走,鞭炮声响起,新的一年到来。

    ……

    泾原路一片喜气洋洋,元昊这个新年不大好过。

    终于偿到被人侵略的滋味。

    元昊对府麟路一直垂涎欲滴,有世仇,有优良的耕地牧场,有战略地位。

    此次入侵,大肆杀戳,攻占丰州宁远寨,杀寨主监押与寨内军民,围府州又杀府州城外蕃汉居民不可胜计。特别是康德舆这小子不放百姓入城,导致那批被杀害的百姓数量最多。

    三州人口锐减,战后很久,百姓不敢复业,土地荒芜,朝廷为了守住这一战略要地,只好从中原大费钱帛买来粮食,又导致河东百姓增加无数劳运之役。

    也是元昊刻意为之,想方设法使府麟路成为几座孤城,那怕攻不下来,最后也能逼得宋朝放弃。

    但报应来了,宋朝的反入侵,自青岗峡起,西到鸣沙城,南到天都山,这片大三角区域内,同样被宋军掳掠一空。许多逃到北方的百姓也不敢回来重新耕种放牧。

    问题是宋朝地大物博,西夏呢?

    西夏看似面积也不小,真正有用的地盘并不多,河套地区,银川平原,与河西走廊。其余地区全部是沙漠与戈壁滩。用什么来与宋朝拼?

    怒气之下,又派了斥候悄悄潜伏过来察看,但新年到来,宋朝最隆重的节曰,宋军前线仍然没有放松警戒。

    元昊无奈,只能引首长盼,看他的大舅子。

    快点出兵吧,咱们两面夹击,宋朝也就无法力支。

    这时他十分后悔,早知道将那个娘们供着,当作一头猪养着,只要她活着,自己说话就有了权威姓。

    俺不但是你的盟友,还是你的姐夫!

    这时候后悔没有用了,人死不能复生,兴平公主估计只剩下一堆枯骨,神仙来了也吹不活。只能盼望契丹人有长远的眼光。听到一些好消息,契丹开始向幽州移动兵力。

    慢慢等吧,这算是他最灰暗时期一点亮光。

    可这个亮光很快被扑灭。

    辽兴宗一心想攻打宋朝,但契丹这时很悲催,与宋朝一样,失去进取之心。

    有一部分大臣喊打,至少要让宋朝将关南的幽云十六州部分地盘归还契丹。但有的人不同意打,陛下,未必能打赢,看一看澶渊之盟后,两国休好,边境没有战事,国家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况且还享有宋朝的十万两银,二十万匹绢的岁贡。

    当时称三十万贯岁贡,陛下现在涨价哪,银在宋朝一两当值两贯钱,绢虽没有给好绢,也值一贯半,还是满贯(实贯实缗,一千铜钱,虚贯七百五)。除了岁贡外,还有三个榷场,宋朝君臣认为做生意比俺们契丹人强,实际我们契丹缺铜钱,宋人虽会做生意,咱穷哪,只好倒贴,这得到的好处不亚于岁贡。

    打赢了好,打输了什么就没有了。

    辽兴宗被吵得头痛,本来想打的,架不住劝和的人多,最后犹豫起来,于是跑到旧相张俭府上,没有谈正事,先在张家吃饭,皇帝在大臣家吃饭不叫占便宜,是叫垂幸,吃完了饭,开始问南伐之策。

    张俭是契丹一个难得的良臣。

    他没有军事能力,但有很强的吏政之才,学问也好,曾经是契丹的状元。不仅如此,德艹同样高尚,生活俭朴,辽兴宗见他袍子破旧,悄悄命人用火夹子烧了一个洞做记号,始终不见他换下来。辽兴宗问原因,答道,臣穿这件衣服三十多年了。没有其他的衣服,只能穿这件衣服。也不是没有钱,他的钱全部用来周济亲戚与旧友。辽兴宗很感动,命他随便在内府拿东西,张俭只持诏取走三匹布。一度位居契丹的左宰相,韩王,居然如此,辽兴宗一直待之如师。

    以张俭在契丹的地位,辽兴宗垂问国策,亦无不可。

    然而此次问张俭便有些不大对,张俭是幽州的汉人,你向他询问该不该打宋朝,张俭如何回答?难道天底下的汉人全部是张元与吴昊?

    张俭也不大好回答,陛下不能打啊,他是汉人,这样回答会让人说闲话的。

    于是轻描淡写的说道:“有何之难,派一个使者问之即可,何必要远劳车贺?”

    “好,不错,”辽兴宗龙颜大悦,然后握住张俭的手说道:“还是张相英明。”

    打,后果难测,不打,这个机会放过,又有些可惜,只有张俭这条计策才是真正的一箭双雕。

    回到宫中,再看看手底下的大臣,越想越觉得老宰相就是好,再次跑到张俭家中,与张俭吃酒谈心,赏赐无数,尽兴带醉而返。

    然后命南院宣徽使萧特默、翰林学士刘六符前往宋朝。

    元昊还在傻呼呼的等契丹出兵的喜讯……

    一边等一边将眼睛盯向南方。

    瞎毡投降宋朝让他不满意,如今让郑朗范仲淹韩琦三人折腾一下,人口锐减,瞎毡属下诸多羌人让他心动,瞎毡手中有一笔财富,再加上市易所得,这笔财富更让他心动。

    西夏穷啊,什么都缺,缺少土地,缺少百姓,缺少布匹,缺少财富。羊、马、毡、毯、青盐多,用之不尽,以前与宋朝交易,换回西夏必备的物资,可宋朝将榷场关闭,靠走私,宋朝边境盘查严密,甚至抓住后会将商人砍头,导致走私数量也急剧下降,使西夏变得更贫困。

    于是将主意打到了瞎毡身上。

    看着地图,想了良久,即便攻打瞎毡,也要考虑好谋策。最后盯在一个点上,阿干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