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三十七章 其实不重要(下)

    七百三十七章 其实不重要(下) (第2/3页)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这一免,郑朗还剩下什么官职了?

    赵祯已经会意郑朗意思,道:“准,欧阳修等会草诏,因郑郎草率返京,朝会失仪,黜正奉大夫兵部郎中,改任为工部员外郎奉直大夫上轻车都尉。”

    “谢过陛下”,郑朗唱了一个大肥诺。

    大家再次瞪目结舌,升朝官有宣奉、正奉、通奉、正奉、奉直五个大夫,奉直乃是最后一等。员外郎又比郎中低了一级,勋官最高的乃是上柱国,郑朗当初乃是柱国,不能当真全部升到顶,以后怎么办?其实各项官职差不多都接近这个了,然后是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慰、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一共二十级,轻车都尉仅是中间的勋官,相比于郑朗的身份,简直什么都不是。

    最古怪的是皇上居然答应,贬官者看样子其乐融融。看到这对君臣二人,许多大臣心中不是滋味。

    但学是学不来的,郑朗虽所有官职一贬再贬,可是得到一样最重要的东西,皇帝的心

    其实此事关系到昨天郑朗与赵祯的谈话,郑朗淡淡说了一句:“陛下,这几年来大臣文章写得越来越好,可士风却越来越下降。”

    赵祯同样感慨万千。

    当初他才执政时,许多君子们虽让他头痛了,但士风是没话说的,坚持真理,将官职当成空气,一点儿也不在乎。其中包括欧阳修、富弼、庞籍、文彦博等重臣。现在呢?

    因此,默许郑朗自求处罚,让天下大臣看一看,士风应当是这样的。这才是孟子嘴中所说的,富富不能yin,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郑朗又道:“臣奏其二,秋天渐渐临近,臣规划荆湖南路,向中书请求朝廷支援一千五百万数钱粮帛与其他物资,大约相当于一千两百万缗钱。然文彦博仅给臣拨来五百万,远远不足,故臣亲自来京,向陛下请求,荆湖南路花了不少钱帛下去,不能让它废于一旦。”

    文彦仓着牙笏走了出来,道:“陛下,国家遭受此大灾,国库紧张,还有那么多百姓至今无家可归,臣无力筹集更多的钱帛拨向荆湖南路。”

    说得很小心,郑朗如今什么官职都没有了,有,剩下的官职等手是空气,真正的赤膊上阵,一耽生朝争,两相罢贬,自己不敢火拼啊。

    郑朗淡淡地说道:“文相公,这我就不懂了,当初你与我共为首相对,国家也有灾害,可年年多有积余。我离开朝堂时,国库积余七千万,价值五千多万缗钱。一年积余近四千万,价约三千万缗有余。臣虽在南方用了许多钱帛,却又从银行里拨款近四千万缗钱,为什么国库不足了?”

    淡淡地一段话,让文彦博脸上开汗。

    小账算不出来,大约的还能清楚的算出来。

    若保持皇祷三年的势头,一年积余三千多万缗钱,如今四年多时间,就是这个钱能足以支持南方的花费。

    算是出台了一些优惠百姓政策,轻徭薄敛,加上六塔河带来的浪费,原先那个五千委万缗钱的积余也足矣。还有银行的四千万缗钱呢?

    不能全怪文彦博,与文彦豺多或少有些责任。

    南方遭受侬智高与交趾之害,朝廷暂时未但得利,相反拿出许多钱帛安抚百姓。今年大灾,受害面积非同小可,加上六塔河,一进一出之即,损失更重。

    但这不能当成待口。

    主掌国家也象持家过ri子一样,不激ng打细算,钱花起来很快的。若会激ng打细算,就会有积余。

    这方面乃是文彦博的短项,并且他与后期的陈执中一样,喜欢收买人心,多赐官赐爵,实际与郑朗共同为首相之时,他与陈执中就有了这个倾向,大肆向官员赐爵。

    看到的是上面,还有下面的。比如官员,宋朝许多官员有官无位,就是身负实职官,却无差遣官。要候补才得到差遣官。不过这个官员并无定数,例如一州,有知州、通判,录事、司户、司法、司理等参军事,还有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判官、推官等幕职官,又有负责主管仓库经济的官员,负责征收茶盐酒税、矿治、造船、仓库出纳。名目繁多,不过常不全设,仅设部分。

    紧一紧,冗官现象就会下降,松一松,冗官就会多起来。

    文彦泊到庞籍让士大夫不满下去,对官职管得很松,与郑朗无关,庞籍小心地经营的省官随着陈执中与文彦博上位后,全部告吹,冗官再次沉重,这又增加了支出。

    官员不仅是年薪,逢年过节还有大量的赏赐。手松一松,大量钱帛又用下去了。

    多方的问题,因此本来充盈的国库渐渐出现紧张。

    极少数大臣眼中出现惊喜。

    他们可不管是什么原因花下去的,同样的多灾多害,为什么以前钱帛一直不紧张,反而积余。现在那么多积余,居然说花没了。

    这本身就是天大的问题。

    甚至变一变,又能说文彦蔡意打压郑朗,不仅利用言臣将郑朗官职一一剥夺,而且干涉郑朗在荆湖南路要做的事,好让郑朗不能立功,不能回朝

    赵祯对王拱辰说道:“王卿,你查一查三司账目,交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