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

    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 (第1/3页)

    ()    随后郑朗莞尔一笑。

    赵顼问:“郑公,为何发笑?”

    老一辈大臣陆续去世,知道冯高五人身份的更少了,可是赵曙知道,赵顼知道,当初成立特务营时就制订的规矩,由皇上亲自掌管,以便保守机密。赵曙虽对郑朗没有多大好感,这个江山是赵家的江山,非是郑家的江山,他偶尔发神经病,但不是昏庸之辈,轻重知道的,知道了,也没有透露。后来这些资料又转到赵顼手中。

    包括让周渊亲自去渭州,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赵顼也是知道的。

    郑朗想不懂,赵顼同样想不懂。

    赵顼问,郑朗回答:“陛下,为什么这样做,有两条,第一条王韶与种谔不知轻重,他们是不是这样的人?”

    “应当不是吧。”赵顼道。

    若是,得立即下诏停止军事行动,否则必会遭到大败。

    郑朗又说道:“只有第二条,他们有巧妙-的安排,这个安排连我都想不明白,说明他们的的计谋深远,那么此战必胜矣。”

    “郑公,你说王韶还胜过你?”

    “陛下,不要高看了臣,臣对于经济政务略有所长,军事方面未必有多好,以前多次大胜,乃是我用好了武将与一些名将之故,与他们一道谋划,虚心地听从他们意见,对他们放心任用,故每每胜多负少。陛下,我朝军事似乎弱,弱非是在将士不勇敢,而是将从中御制度,内侍监军往往插手指挥,朝廷在千里之外偏要强行遥控,仁宗时虽放权于边境将臣,却多用士大夫来指挥。士大夫有几人对军事善长?”

    “这个制度是不大好。”

    “陛下,知道就行,其实两位祖宗各自有各自的制度·太祖每每在大将临行前,将任务交待,注意事项交待。

    那是太祖对军事善长,故迅速将巴蜀荆湖南汉南唐一一收复。然后太祖得病暴崩·太宗登基,也采纳了这个方法。可太宗长于内治,对军事略弱了一些。渐渐朝廷遥控,士大夫插足,监军参与指挥。这个方向已经是错误了。正确的祖宗家法乃是武将临行时交待军事目标,行动结束后,迅速收回武将兵权。既能保证懂行的人指挥战斗′又能保证安史之乱不会发生。不过陛下不能说,一旦公开说出,又会引起一些争议。”

    “坐视?”

    “也不用坐视,不说可以行,让行动后的结果,慢慢改变大家的思想观念。”

    “朕懂了,”赵顼也是莞尔一笑。

    朝堂士大夫不知道内幕,一个个争执王韶做法不当。就算为了报复·收留一部分叛逃过来的部族,就算为了报复,适度的出兵。可为什么强攻赏移口。赏移口是失守三次·然而随后西夏又将它加固加高,而且居高临下,盘居于山岩之上,想用炸药都没办法炸。军事布置是错误的。不过只能争执对错,不能干涉,情报来到京城,再从京城到前线,来回就是十天,打也早打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赏移口攻防战开始。

    天sèyīn沉·一会儿雪花翻卷而来。

    这个时候,整个葫芦河川会时常落雪的,但是笔戎韦老汉脸上则出现一丝忧虑。他眺望远方,大片大片薄薄的冰雪下面多是枯黄的苜蓿。宋境这边的最让他们向往的就是这些紫sè的宝贝。

    紫苜蓿以前宋夏两国都有,刻意种植的人很少,大多数西夏人将它们当成救急用来的野菜·或者用来放牧。自从陕西开始大肆种植,一开始还看不到什么好处。随后普及开始,宋境内各个土山坡上都是满山遍野的紫苜蓿,各部族终于得利,甚至不用放牧,牛马羊都有充足的牧草,养得肥肥壮壮。西夏也有人学习,可一直不成功。

    中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

    若让百姓自发种植,多半不会得功,若用官府种植,不知道会被各个官吏贪污成什么样子。但若是朝廷拨出少许钱帛,官府率领组织,强迫百姓种植,将它当成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依据,种植起来就会很快。

    再者宋朝这边是有组织地种植,种植后许多地区禁牧,牛马羊可以养,甚至鼓励多养一点,但是圈养,非是散养。苜蓿的生命力极强,就象韭菜一样,割了一茬不久又长出一茬,这才是它成为牧草之王的来历。若是散放后,苜蓿还没有长起来,就让牛羊甚至连根都啃光了,就失去种植的意义。两种方法种植,收益却几乎相差十倍以上。知道好处,可西夏是各部帐制度,官府行政约束力远不及宋朝,不能很好的执行。

    宋夏开战,两国边境的百姓生活都很苦。宋朝富裕,百姓苛压不是很重,但边境百姓因为防御,要承担很高的差役与兵役,依然很苦。不过因为承担着沉重的力役,朝廷却免去了赋税,多数百姓生活比西夏百姓生活要好一点。郑朗进入中书,陆续裁去大量兵士,以及兵役差役,甚至程师孟西上,自渭秦二州开始,大肆兴修水利,鼓励百姓种植粮食,再加上这个苜蓿大肆种植后带来的养殖业,非是牧业,多数变成养殖业,两国百姓差距越来越大。

    这才是许多部族向往宋朝的原因。

    十天前,宋军主动翻过兜岭,象笔寨这样仅有六七十户的小寨子,西夏人不会放在眼中,宋人也不会放在眼中。但宋军主动出击,破开了各条小山道,笔老汉果断率领全寨百姓翻过兜岭。为了寻找他们梦想中的幸福,不顾大狗二牛四户人家还有孩子在撞令郎军中,赶赴到了绥州,来到宋朝。

    真来到宋境,全寨百姓又有些茫然,真的就得到他们梦想中的幸福吗?

    笔戎韦倦缩在帐蓬门口,四周是密密麻麻逃到宋境的百姓,不远处就是高大的平夏城,能看到不停的有兵士在城头上巡逻。

    几面旌旗在呼啸的西北风拼命的鼓舞,似乎随时yù要裂破。

    就在笔老汉眼中迷茫的时候,一个中年大汉带着许多兵士,打开城门·骑马向这边驰来。

    到了逃亡的百姓面前,中年大汉说道:“请各寨族长出来说话。”

    笔老汉走了出来。

    一共有二十三寨,一万多百姓成功翻过兜岭,来到宋境。

    就是这么多寨子·都赶不上轻宁族一部,轻宁族与没移氏很友好,在原来没移族的北面,两部紧邻,多有联姻,没移族叛投后,轻宁族遭到西夏排挤·有三千多帐,近两万百姓,六千多名壮丁。因为离兜岭稍有些距离,部族大,行动缓慢,让李开泰追上,多数壮士被残酷地杀害了。因此王韶这才生气的出兵赏移口。

    可真相谁能知道呢?

    王韶骑在马上,不住地摇头·章质夫太恶毒了,学郑公,学个鬼!不过王韶也不得不承认·章种种“歹毒”的主意颇有成效。

    看着眼前二十三名族酋,王韶说道:“你们先将各寨户数上报,五口以下与五口以上的区分开来,会我有急用。”

    二十三名族酋或惶恐迷茫,或者惊喜雀跃,一个个下去。

    二十三寨,有大有小,大者能达到四百多户,小者仅有三十几户,一共达到两千四百多户·记录下上报告的数字,王韶说道:“说几件事。你们仅是投奔我朝的一部分族帐,还有更多族帐事前与我朝联系好了,因为西夏派出大军驻守赏移口,手段又极其残忍,诸族不敢投奔我朝。怀德军兵力终是有限·因此从你们各寨中抽出三千五百丁,配合我朝出兵赏移口,夺下赏移口,北大门打开,会有更多的族寨一起涌入到我朝。相信你们也能理解,不为其他故,仅是这些族寨有许多人与你们有姻亲关系,就不能不救。”

    有的人说是,有的人默不作声。

    王韶也没有再解释,抽也抽了出去,到了宋境,还能怎的,又说道:“其次就是衣食问题,现正值隆冬,你们仓惶离开家园,来到我境,缺衣少食,故先将这个问题解决。刚才让你们统计了一下户数与户等,贫富不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