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回 势不两立

    第46回 势不两立 (第2/3页)

周济学堂日常的赵家,对此也并不上心。之前二戏钟先生后,王义顺曾经对学堂内的每个孩子施加体罚,孩子们的屁股陆续长好了,便好了伤疤忘了疼。顽劣的赵德辉,还三日一捣蛋、五日一调皮,时不时的惹出些小祸,让王义顺和钟先生挠头。

    唯独让王义顺和钟先生感到欣慰的,就是韩金镛。

    这小孩儿确实是好。

    一方面,他每日凌晨早起,伺候王义顺起居,然后与王义顺一老一小携手揽腕到村口榆树林的空地里习学“宫廷谭腿”;另一方面,韩金镛痴心学文,每日里在学堂内用功,是所有孩子里成绩最好的,他时不时发问,也让钟先生颇感惊讶,纳闷这孩子年方十一岁,怎么能够问出这么忧国忧民、深奥的问题。

    此外,在钟先生的女儿钟芸眼里,韩金镛还有一颗好心肠。

    为了降低开销,维持学堂的吃穿用度,钟先生授课不再收费,他和钟芸祖孙二人住进了学堂的厢房,学堂孩子们的午饭也由钟芸烹饪。韩金镛上完课,便绑着钟芸下厨。经常有好事的孩子,嘲笑韩金镛做儿女姿态,不好习武却好下厨。韩金镛对此一笑而过。

    事实上,王义顺和韩长恩翁婿,也曾经就此询问过韩金镛。他的母亲韩王氏,还曾经有去学堂帮着钟芸做饭的想法。但韩金镛却以“将来做大事者,当下不拘小节!”回应。

    在韩金镛的心里,和外公练武、听钟先生教书、陪钟芸做饭,都是一等一的美事。

    但时光荏苒,这一段时间里,自觉不自觉的,韩金镛身上的能耐已经有了惊人的长进。

    关于这一点,韩金镛自己心里没底,但王义顺已经看在眼中,喜在心中。

    可有人对于韩金镛的成长,心有不甘。

    这人是谁?这人是赵德辉。

    赵德辉凭着自己年长韩金镛两岁、个子比韩金镛高、气力比韩金镛大、家境比韩金镛好,更何况还有他赵家和韩家、赵家和王义顺过往的纠纷,赵德辉总想找个机会,好好打压一下韩金镛,以来自己显出能耐,二来也给赵家长长脸,在小一辈的孩子们树立更大的威信。

    可这事儿究竟该怎么办呢?该怎么找这个茬呢?要想让小孩儿韩金镛的颜面扫地,他该怎么做呢?

    秋分的节气就快到了,赵德辉想起了自己与韩金镛的“秋分之约”。

    看过前几回书的人应该记得,韩金镛刚刚开始习武的时候,曾经和赵德辉定下个约会,两人要在秋分当天比试比试能耐。

    孩童的话多半是玩笑,韩金镛自是没往心里去,赵德辉也是。但他一肚子坏主意,在找借口的时候,想起了这个由头。

    对于赵德辉而言,当时这次无心的约会,恰巧是个天赐良机。

    这一日午后,吃罢了午饭,孩子们都在学堂院子里的阴凉地乘凉。韩金镛在屋子里绑着钟芸刷碗筷。赵德辉却神不知鬼不觉的,蹑手蹑脚的走到了屋里。

    我得说,这是在之后的几十年人生里,以及在之前的十几年人生里,韩金镛唯一一次,被人以全身的力气,一脚蹬在后心。

    好在踹他的人不是什么武学大家,而是没什么破坏力的赵德辉。

    “你要干什么?”韩金镛反手摸了摸自己有些酸痛的后背,问道,“没招你没惹你,干什么一脚踹过来?”

    “小子,忘了么?”赵德辉嘿嘿笑出了声,“咱俩的约会到时见了,再过三天,就是秋分啦!咱俩定下的约会,就该到日子啦!”

    “什么约会?”韩金镛微微有些恼怒,问道,“即便有约会,犯得上这么没有任何原因的偷袭我?”

    “偷袭你,又怎么样?只怪你经师不到学艺不精,话说教咱武功的还是你姥爷呢!”赵德辉问道,“你姥爷就没有交给你,应该怎么避免被人偷袭么?”

    “你……”韩金镛有些要发作,但他脑子里此刻完全是师傅“大刀张老爷”张源和外公王义顺的嘱托,他知道,即便与全世界为敌,赵德辉永远是他最后的敌人,“你要怎么着?”

    “比武啊!”赵德辉笑了,“我们舅姥爷去世之后,咱俩曾经定下约会,相约秋分日当天,要比试比试相互的所学。现在日子就在眼前,你不会不认账、忘了吧?”

    “当然不会,只是咱都是师兄弟,这样分出个高下、强弱,真的有必要么?”韩金镛问道,“要知道,咱俩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你的舅姥爷是我的师傅,算起来咱俩也算是表亲,真的要分出来谁强谁弱么?”

    “要分出的不是孰强孰弱,而是要分出来谁学到了真能耐,要知道咱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赵德辉说道,“你要是真有能耐,就用出来,你赢了我,我再发愤图强。如果你赢不了我,你自己就要发奋图强。总没有比试,大家总是自己心里暗自的美,这样怎么能进步呢?”

    赵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