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回 田忌赛马

    第49回 田忌赛马 (第1/3页)

    第一场文化比赛的险胜,让韩金镛心里的不安稍稍缓解了一些。

    自从外公王义顺掰开揉碎给他讲解这场“文斗”的凶险后,韩金镛深知自己的胜算几近于无。

    说实在的,习武之人,都有个争胜的心。但如果盲目的争胜,失去了对自己的客观认识,那这样便有些不知深浅了。

    那几天,韩金镛好好的算过。如果他的文化能斗过赵德辉,那他的胜算就从“零”增加到百分之三十。他深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自己都无法在角力这个项目上战胜赵德辉。如果想赢下整场,只能用“田忌赛马”的招数,押宝在文化和武术比试上,放弃角力。毕竟,他面对的是个无论知识储备、身高力量、打斗经验都远胜于自己的对头。

    说书得说公道话,讲故事得从实际出发。一面,韩金镛在少儿成长期家境窘迫、住在柴房,家徒四壁、四面漏风,日常吃的不过是玉米面、高粱面,逢年过节才能见到些许油星,这种状况直到外公从关外回乡养老才稍稍缓解,可是,幼年时的先天不足已经导致了他的成长发育晚于同龄人。另一面,赵德辉自从出生起就“含着金钥匙”,吃的是精细的粮食,顿顿有肉,厨师在下厨佐餐的时候也保证了荤素搭配和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他清晨吃鸡蛋、夜宵喝羊奶,这样的饮食习惯,让赵德辉自从初进青春期后,身高猛涨、肌肉猛增。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差距,才让赵德辉在输掉第一场比试后,格外的懊恼。

    尽管要比赛三场,三局两胜见两次输赢,但如果允许,赵德辉甚至愿意连续赢韩金镛十次八次。第一局的憾负,让赵德辉恨不得在土地上扒出个缝隙钻进去。但比赛,钟先生是权威,他的话有决定权。

    “钟老头,你给我等着,这事儿不算完,等我赢了韩金镛,再找机会跟你算账!”赵德辉兀自攥紧了拳头,抽冷子恶狠狠的瞪了钟先生几眼。

    俩小孩儿各自活动自己的心眼,各自想自己的主意,比赛却仍在继续,韩金镛、赵德辉当先,带着缕缕行行的师傅、先生和观赛的乡亲们,来到了把式场子。

    “这一阵怎么比?”赵俊彦对自己的儿子输了第一阵,自也是极度不满,他抢着问道。

    其实,赵俊彦比自己的儿子赵德辉,更想看到压倒性的优势。作为青凝侯村的赵家子弟中,名声最显赫、混的最好的子弟,他现在甚至可以说是赵家的族长,他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给自己露露脸。

    “赵德辉和韩金镛两人,各抬石锁、石杠,谁抬的更重,谁便取胜!”比赛的主持人、赵德辉的表弟说道,“这场比赛比的是力量,比的是我们的身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力量足、体力好的学生,自然学文、习武的收获也更大!将来有更好的前途!”

    这主持人说的对么?对!也不对!中国传统武学,对力量的考较共分为两种,一曰体力,一曰内力。可能到这里有人要反驳,这“内力”一说,看不到摸不着,究竟是真还是假?是的确有这力量,还只是武术界炒作的噱头?

    听我一言,这内力是真的。倘若您否认内力的存在,便否认了千百年来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否定了中国的五千年辉煌文明。连自己国家的民族全要否定、连自己国家的璀璨文明都要无视,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没法子立足的。

    那,究竟内力是什么呢?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说法,内力是修行国术的把式匠,尤其是练习内家功法的大家,利用身体丹田部位,由内而外发力催动全身。内力越强的人,国术修为越高,他们的力道越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